滴血屠刀 婺剧之殇
王晓明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瑰宝,婺剧诞生伊始,便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交织,同频共振。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践踏金衢大地之时,婺剧所遭受的重创,是其发展历程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1942年,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罪恶滔天的浙赣战役。5月开始,战火如洪水猛兽迅速吞噬金华,整个浙赣沿线沦为一片焦土。尽管相较于婺剧500年漫长历史,日寇在金华盘踞时间不过是短暂一瞬,却如一道凌厉的闪电,给婺剧带来惨痛且无法弥补的伤害。
在这场惨绝人寰的浩劫中,众多婺剧艺人被日寇野蛮抓捕,惨死在他们沾满鲜血的屠刀之下。更多艺人则在颠沛流离逃难途中,因饥寒交迫、贫病交加而香消玉殒。著名婺剧丑角演员徐东福两次深陷魔窟。第一次正值端午佳节,本该阖家团圆,徐东福却被如狼似虎的日寇捆绑至一个偏僻的尼姑庵。在阴森恐怖的庵堂里,徐东福在无尽的黑暗与恐惧中,凭借顽强的求生意志和过人的机智,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挣扎,才在深夜成功逃脱。然而三个月后厄运再次降临,他又一次被日寇抓走,囚禁在阴暗潮湿、臭气熏天的牢房里四五天,度日如年,遭受非人的折磨:三天三夜粒米未进,身体极度虚弱。日寇还将他残忍地捆绑吊打,更令人发指的是日寇竟用点燃的香烟头烫他的嘴唇。最终托人重金贿赂翻译官后,徐东福才得以死里逃生。在随后艰辛的逃难途中,他在义乌城外一片雪地上,发现本班社两位乐师的尸体,乌鸦啄去了他们的眼睛,惨不忍睹。这一幕如同利刃,深深刺痛了徐东福的心,让他对日寇暴行有了刻骨铭心的仇恨。
著名演员朱云香家庭,同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支离破碎。作为当地民间婺剧团的核心人物,父亲朱有桐在理发店理发时,被突然进村的日寇捆绑起来一顿毒打,甚至将他拖到村口准备拉去枪毙,幸亏当地保长深知朱有桐为人,冒着生命危险极力担保,这才侥幸逃过一劫。为躲避日寇的追杀,朱云香的母亲王雪花紧紧抱着年仅6岁的她,在慌乱中不慎一头撞进了日寇怀里。日寇那如恶狼般凶狠的目光,吓得王雪花魂飞魄散。好不容易挣脱出村,又遭遇日寇的大队人马。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王雪花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江水冰冷刺骨,母女俩在湍急的水流中拼命挣扎,被无情地冲出两里路后,幸运地被一位好心的乡亲救起。这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如同噩梦萦绕在朱云香一家人的心头,成为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还有一些婺剧演员父母虽未直接惨死日寇屠刀下,却因他们入侵导致的兵荒马乱,医疗资源匮乏,延误病情含恨离世。日本侵略者占领兰溪城不久,住在城外的著名婺剧演员葛素云父亲深夜突发伤寒病,病情危急如焚,必须立刻送往兰溪城救治。然而日寇在兰溪城四周设置重重封锁,道路被严密封锁,百姓根本没人敢冒生命危险送他去就医,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在痛苦中咽下最后一口气。家里顶梁柱轰然倒塌,剩下一家三口顿时陷入绝境。年仅10岁的葛素云只能去班社学艺,小小年纪便失去家庭的温暖庇护,从此踏上了充满艰辛的人生之路。
无独有偶,著名婺剧老旦演员邵小春的父亲,也因日军侵略而失去健康,让家庭从此陷入困境。他在婺江边劳作时被日寇强行掳走,押解到兰溪做苦工。寒风呼啸、冰天雪地,却只能穿着单薄的破衣服从事繁重体力劳动,严寒与重负双重折磨让他落下病根。逃出日寇魔掌后身体已如风中残烛,一家赖以为生的木匠铺不得不关门歇业。当时年仅10岁的邵小春懂事地挑起家庭生活重担。来到婺江边像大人一样挑起沉重泥沙,搬运巨大的砖头,尽管稚嫩的肩膀被磨破,也只能默默地忍受一切。
更多的婺剧班社和婺剧艺人因日寇的侵略,失去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当时的百姓四处逃亡,性命堪忧,哪还有闲情逸致去欣赏戏曲。这些靠演戏卖艺为生的婺剧艺人们瞬间陷入绝境,生活陷入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难境地,整日提心吊胆不可终日。著名婺剧艺人徐汝英一家六口,平日全靠登台演戏维持生计,此时生活来源彻底断绝,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他们无法回到已被日军占领的老家,只能辗转于常山、开化一带,跟随逃难的难民四处流浪。为生存只好以卖唱为生。哥哥拉起破旧的胡琴,为饿着肚子的徐汝英伴奏。徐汝英强打起精神,用略带沙哑的嗓音演唱,然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又有谁会为他们的表演慷慨解囊?往往唱了半天,也只收到几个小钱。全家只能靠野菜和一点点少得可怜粮食熬成的稀粥勉强糊口,一天常常只能吃两餐。就这样在恐惧与饥饿中熬过三个月。日本侵略者退兵之后,父亲领着全家历经千辛万苦步行半个月,终于在淳安找到一个班社,这才重新开始搭班唱戏。日寇入侵给婺剧造成的伤害如此深重,别说是一般艺人,即便是在婺剧界赫赫有名的“总纲先生”江和义,抗战后期很长一段时间也只能栖身兰溪荒郊一座凉亭,靠乞讨和他人周济勉强度日。
日寇侵略给婺剧带来的,不仅仅是艺人生命的消逝和生活困苦,更是对这一古老艺术传承发展的毁灭性打击。许多珍贵剧本精美道具,在战火的肆虐下化为灰烬;无数精湛的表演技艺因艺人的离世或离散,面临失传危险。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凝聚着无数艺人智慧与心血的艺术瑰宝婺剧,在日寇铁蹄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即便身处深渊,艺人们依然凭借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不屈精神,在困境中苦苦坚守,为婺剧传承与复兴保留着希望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