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强化培训 创新模式
兰溪培育新农人逐梦沃野
本报消息(记者 戴蔚成)“无人机播种速度快、播撒更均匀,既节省时间,又节约人工成本。”昨日,在位于兰溪市水亭畲族乡生塘胡村的农田里,无人机操作手周勇腾说,通过手机一键启动,无人机依托全自动航线规划系统,以稳定高度和速度完成播种任务,确保间距、深度等参数全程可控。仅需20分钟,30亩农田的播种作业高效完成,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超10倍,人力成本降低80%以上。
近年来,兰溪立足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在土地、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方保障,强化新技术应用推广、开展种业创新攻关,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近日,在兰溪市科协农函大组织的果桑春秋双季采收栽培技术培训班上,学员们对“果桑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春秋双季挂果”等科技成果频频发出赞叹。
此次培训为期两天,学员们通过专家授课、新品种推介、大棚栽培技术讲解,详细了解果桑栽培新技术,并前往东阳、义乌等地考察示范基地,系统学习大棚控温、品种优选等关键技术,明确设施升级与品种迭代方向。“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创新营销方式,是创造农业产业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兰溪市科协农函大负责人表示,要打破“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据介绍,兰溪市科协将以今年争取到的18万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为支点,构建“技术培训+品种引进+电商赋能”三位一体培育体系,助力农业产业补短板、强链条。
目前,数字化管理平台正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生产中的主角。走进兰溪市联丰农事服务中心,“兰田农机通”系统智慧大屏正实时显示着作业亩数和作业轨迹。该平台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作业进程,农户只需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便可预定农事服务,并跟进订单进展。该中心负责人徐健介绍,该中心拥有轮式拖拉机、履带式旋耕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烘干机等多种现代农业机械,服务半径范围达10公里,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面积达万亩。
通过加强产业技术培训,农业现代化智慧实践正在兰溪多点开花。枇杷产业运用良种+良技,“三月白”特早熟枇杷上市时间比普通枇杷提早一个多月,售价远高于普通枇杷;永昌街道夏李村小余儿蓝莓园大棚里的盆栽蓝莓,使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输送水肥,实现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创新应用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亩增效益20%以上,入选全省智慧农业十大典型案例;兰溪无花果产业已迈向国内高端市场,产业带头人洪卫平获得“中国农技协百名乡土人才”的荣誉。在政府部门的合力引导培育下,兰溪的田间地头正成为新农人的逐梦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