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 文化赋能
武义柳城加速省级中心镇建设
记者 巩长青
日前,武义县柳城畲族镇北门头装点一新,土特产优选中心展陈区初现雏形,共创中心的青年主播正对镜头热情推介畲乡好物……作为浙江省18个民族乡镇中规模最大的乡镇之一,这座千年古镇正以省级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围绕“强城、兴村、富民”三大主线,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交织、产业与人文共融的乡村振兴之路。
千年古镇焕发生机
站在柳城溪畔远眺,青石板铺就的古街与白墙黛瓦的畲乡民居相映成趣。作为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镇,该镇按照武义县政府“一镇一方案”培育省级中心镇的要求精准施策,今年启动基础设施提升、智慧停车系统建设等十大工程。“既要守护古城肌理,又要注入现代功能。”镇党委书记祝伟岳介绍,随着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进,古街区防洪排涝能力将提升30%;正在建设提升的潘絜兹艺术馆则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展陈空间、美术研学功能巧妙融合。
在镇区提升行动中,党员干部组成的攻坚小组发挥着关键作用。该镇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机制,确保23个重点项目高效推进。2024年数据显示,2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795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72万元,实现村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其中50万元以上村11个,100万元以上村2个;全镇共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亿元,同比增长12%。
三产融合激活动能
清晨的县前村,村党支部书记杨东升带着“联组走户”记录本走进农户家中。这项由党员包干联系农户的创新机制,既是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更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在联村走户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该镇西溪上的西阳桥因桥面狭窄、年久失修,给往来鸳鸯弄耕作的村民带来安全隐患。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后,村干部立即联系镇相关部门,实地核查后迅速将西阳桥改建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经过近一年建设,一座长60余米、宽8米的新桥横跨西溪。这项总投资300余万元的民生工程不仅消除安全隐患,更让村民往返农田的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成为实实在在的“惠民桥”。
柳城畲族镇是宣莲主产区,暮春时节连片荷塘已冒出尖尖嫩叶。种植大户钟春伟算了笔经济账:“今年扩种20亩,加上镇里每亩最高300元的政策补贴,预计增收2万元。”镇政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品牌营销”组合拳,今年已推动宣莲种植面积新增1000余亩。这些承载着“畲乡味道”的农特产品,正通过“强村带弱村”机制走出深山——县前、县后村产业组团统筹6个村的农旅资源,跨区域引流来的游客不仅带走宣莲、菌菇等特产,更让宣平千层糕、豆腐丸等小吃登上长三角居民的餐桌。
文化赋能书写共富经
“山哈哎——凤凰花开红艳艳啰——”清明时节的“三月三”畲歌会上,身着凤凰装的畲族姑娘在百年古戏台唱响山哈调。这场融合畲族婚俗表演、百桌宴等民俗活动的文化盛会,通过“民族乡村文旅共富大巴”项目,将上海、杭州等地游客源源不断引入畲寨。
该镇文旅相关负责人透露,通过与义乌杨村社区建立的跨区域引流机制,可全年为周处村带来千余人次的客流。
正在建设的潘絜兹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设有主展厅、春蚕艺苑、艺术研讨室等,打造集文化、研学、实践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基地,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催生全新业态。目前,中国美术学院等8所高校已预约写生课程,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