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市民问政

规范外摆 不只是“一两米”的事

扫一扫看更多

记者 黄珊 文/主持 陈斌 吴彰义 俞佳妮/摄

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我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过去了一个多月,我市在维护城市秩序和规范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收获?

4月23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行政执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永明,市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一处处长刘晓菁,市行政执法局开发区分局副局长贡栋梁,市建设局公用处副处长赵前,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秩序指挥中心何洁龙,永盛购物中心总经办主任章钦做客中心融媒体直播间,与市民在线交流。

A 已在全市72个商圈(路段)推行

主持人:从“禁止外摆”到“规范引导”,城市管理方式转变的初衷是什么?

周永明:一方面,支持外摆是激发活力、保民生稳就业的客观需要。今年,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提振经济促消费有关政策,其中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自有场地进行外摆促销、支持符合条件的临街商铺开展外摆经营是重要内容。商业外摆延伸了商户服务半径,有利于创新销售场景引流,沿街商户对其有迫切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实现经济活力与城市治理双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转变理念、担当尽责的行动自觉。行政执法作为城市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责无旁贷。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积极采取服务举措,坚持“管出有序、有疏有堵、民生先行”,正确处理好市容和繁荣、治理与服务、力度与温度这三对关系,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主持人:对于规范外摆,我市出台了哪些新规定?

刘晓菁:3月初,市行政执法局制定了8个方面24条服务措施,先行在城市高品质步行街、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特色街等重点商圈和群众有迫切需求的路段推行。具体规定包括:一是开展门店合理外摆。二是支持商业广告促销。三是优化人行道停车管理。四是规范设置临时摊点。五是支持发展夜间经济。六是支持打造便民生活圈。七是简化审批流程。八是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主持人:试点情况如何?八项举措推广情况怎么样?

刘晓菁:支持商业外摆工作3月在市区试点,4月起在全市推行。从推行情况看,各地都制定了适合本区域实际的实施细则,确定实施的商圈和路段。目前,外摆已在全市72个商圈(路段)推行,开展促销活动198次,受益商户1215户,得到了商家和群众的认可。在优化审批方面,婺城区将外摆审批窗口前移至商圈执法服务岗亭,方便商户就近办理;金东区通过“金东执法”App,可直接备案开业摆放花篮;金华开发区对沿街商户临时性外摆实行备案制;兰溪实行商业外摆一站式审批服务;东阳推行“一场一策”差异化指导。

存在问题:一是“一街一策”特色化方案还需加快推进,要避免“千街一面”。二是随着外摆活动的推行,商业街区周边要同步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方便商户经营。三是举办方、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还需加强,要落实“门前五包”责任。

B 商户外摆后预计可增收20%~30%

主持人:外摆的需求如何?外摆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章钦:我们一直想探索差异化运营,开放外摆可以说是政策趋势、市场趋势。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消费从“目的性购物”转向“休闲体验”,外摆区能打造露天咖啡座、快闪市集等沉浸式场景,契合当下年轻客群“打卡社交”偏好。从商户经营诉求来说,餐饮、轻食类商户尤其依赖外摆提升客单价,一些商户外摆后预计可增加20%~30%的收益。从商场运营来说,这是竞争突围的有效方式,越来越多商业综合体外摆打造“第三空间”。

存在问题:一是精细化运营难。外摆垃圾处理不及时、绿植养护不及时、设施养护不当等问题集中存在,增加管理难度。二是受现有硬件及场地情况约束。早期商圈预留盲道设施、行道树等,对外摆开放有局限性约束性,政策内容上也存在一定冲突。老社区外摆申请困难,政策落地效果有限。

主持人:金华开发区有哪些外摆管理措施?商业主体外摆前要办理什么手续?

贡栋梁:我们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出台《开发区支持商业外摆八项三十条优化举措》支持商业外摆。管理模式从“取缔式管理”到“服务型引导”,特别是在重点商圈实施弹性化外摆管理。接下来,金华之心、大润发等商业场所将允许设置外摆区域。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节点,有需要的沿街店铺,经向辖区中队备案就能开展临时性产品展示促销活动。支持重点商圈周边人行道设置临时快递、外卖停车区域,为商户、外卖小哥、快递员取餐(取件)提供停车便利。支持社区在指定路段设置自产自销类型的果蔬、苗木类临时经营区域。支持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设置季节性特色商品临时售卖点。

针对商业外摆,我们不断简化审批(备案)流程,采取网上办、掌上办等方式,推行“一站式审批”或“备案制”,提高办事效率。由审批窗口对一线执法队员进行网上申报流程培训,对路面检查发现需审批的事项,现场指导网上申办。如果是大型商圈统一管理的外摆区域,运营方可以“一次申请,全年通用”,不用反复办理审批手续。

当然,外摆也要遵守相应规定:一是按备案的时间地点经营,不占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行人通行;二是保持环境卫生,自备垃圾桶,收场时恢复原样;三是不用高音喇叭扰民,不把门口区域转租给别人。商家要签订外摆承诺书,需要服从管理。对不配合管理或被投诉的,目前举措就是一次整改,二次警告,三次严重违规的取消外摆资格。

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C

主持人:外摆后,在加强保洁、垃圾收运、优化市政设施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赵前:做好精细化保洁。一是提前制定保洁清扫预案,明确环卫部门和商户的责任和范围,合理安排人员和设备。二是根据营业期间人流量,灵活调整保洁频次,外摆结束后,要对附近街道、市政设施开展一次彻底的保洁清扫。三是针对餐饮油渍等问题,使用专用工具定期对点位附近的道路、市政设施进行深度清洁,确保整洁和行人安全。

做好垃圾分类和收集运输。一是合理设置垃圾分类点和显眼的标志标识,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商户和消费者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二是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安排专人巡查,一旦发现满溢,立即组织清运。三是推广环保包装。鼓励商户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四是强化环卫公厕管理。目前所有城市环卫公厕已实行24小时开放,环卫部门会安排专人管理,及时清扫和更换厕纸、洗手液等,为消费者就近如厕提供便利。

主持人:在满足商圈停车需求、提升群众出行环境方面有什么举措?在支持人行道临时停车的前提下,怎样保证道路的顺畅?

刘晓菁:一是优化人行道停车泊位设置。在商圈周边,对符合施划条件的非机动车泊位、免费人行道机动车泊位应划尽划,对损毁的停车标识、标线、编号等及时清理和补画。二是加大对违法占用人行道停车泊位的查处力度。对商家、单位、个人在公共泊位内设立“不准泊车”牌、用物品或车锁占用泊位、损坏泊位、擅自消除泊位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三是实行优驾容错举措。在保障道路畅通和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机动车违停查纠举措,采用“现场劝离+执法处罚”相结合措施,如部分路段通过发放《违法停车教育劝导告知书》、短信通知和现场劝导驶离、电子监控温馨提醒、“6个月内首违免罚”等措施,对违停行为进行劝导和教育,对不听劝导、拒不整改或严重妨碍通行、群众举报投诉的予以抄牌处罚。

何洁龙:一是在商圈周边道路通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合行政执法、建设等部门,增加停车泊位供给。二是加强商圈周边道路的日常巡逻,必要时安排定点疏导警力。三是对商圈周边道路进行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处置交通拥堵,并根据交通流量变化情况,适时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四是适时发布出行提示,引导市民公交出行、合理停车。五是优化商圈周边道路违法停车管理措施。

“五不影响”“十个不得”管理外摆

D

主持人:在支持设置临时摊点方面有哪些规定?

刘晓菁:支持在特定路段设置自产自销类型的果蔬、苗木类临时经营区域;支持在工业园区内划定外摆经营区域,鼓励引入第三方企业规范经营,解决园区企业员工吃饭难问题;支持社区设置共富工坊,在空间富裕的小区可设置临时性摊点;鼓励设置大学生创业手工制品和本地特产、“非遗”产品展销摊点。

设置临时摊点需坚持“五不影响”原则:不影响通行、不影响环保、不影响生活、不影响经营、不影响文明。杜绝在城市道路十字路口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设摊,杜绝各类露天烧烤、产生油烟污染、产生较大噪音的业态设摊。

管理要求:一是要健全管理标准,制定临时摊点监管、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布点标准、设置标准、使用规则、安全措施等内容。二是要完善水、电、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备,加强垃圾分类管理,严防噪声、油烟扰民,确保垃圾及时清运,环境整洁。三是压实各方责任。主要压实摊主、运营管理公司、相关部门和属地等多方责任。要求摊主“门前五包”,禁止乱吊挂、乱搭建,不得损坏周边绿化和道路设施,保证食品安全卫生等;运营管理公司要加强对摊点的日常管理,做好公共服务;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要协同联动,加强执法监管,做好普法宣传和便民服务。

主持人:怎样算是合规外摆?商家如何获取相关政策?

刘晓菁:开展商业外摆活动,应符合城市容貌标准及相关管理规定,做到“十个不得”。不得擅自占用绿地、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等公共设施;不得影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道路畅通;不得违反食品安全相关规定;不得影响居民生活;不得造成环境污染;不得通过高音喇叭进行商业宣传;不得在无安全隔离设施的路边设置临时摊点或出店经营;不得在学校周边设置临时摊点;设置的宣传广告、标识、标牌,不得有脱落、破损、脏污等问题;不得有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商业综合体和外摆经营户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商业外摆区域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监管。

主持人:在法规的刚性、服务的柔性之间,相关部门如何平衡好烟火气与市容秩序之间的关系?

刘晓菁:包容审慎,刚柔并济。一是实施动态管理。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对于群众投诉较多、问题多发、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的,予以调整、优化、清退。如遇重大活动或市政设施维护等特殊情况,要减少占用时间或者停止占用,确保不影响市容和交通秩序。二是包容审慎执法。充分考虑市场主体面临的难处和群众的合理需求,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以宣传劝导、自主整改为主,对及时整改到位的,原则上不实施处罚。杜绝简单取缔、罚款了事。三是严格规范经营。建立常态长效工作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噪音、餐饮油烟、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监管力度,对多次违法、影响恶劣的要依法查处,实现外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何洁龙: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公安交管部门将不断提高日常交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实现既能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繁荣城市烟火气相关工作,又能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目标。对于开展外摆经营的区域,将根据道路交通流量等情况,加强日常巡查和交通秩序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