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深读

一个“海归”的田园诗

记者 巩长青

暮春的武义坦洪乡层峦叠翠,空气中飘散着泥土的醇香,乡政府旁的农产品展销中心,何锂哲正将“坦洪山宝”一件件摆放好。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何锂哲便对着电脑核对订单数据,手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农产品的生产周期。这位曾穿梭于上海陆家嘴写字楼的“海归”,如今脚踩泥土、头顶烈日,用经济学思维为武义最小的乡镇注入新活力。

一场跨越山海的转型

离开美国高校,何锂哲参与过国内知名房企IPO,也曾投身房地产、酒店行业。2024年春天,一则坦洪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合伙人的公告,让这个喝着武义江水长大的年轻人按下了人生的转向键。

“在会计报表中看过太多的数据,反而更渴望触碰真实的土地。”何锂哲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存着的3张照片,一张是坦洪乡四季云海的照片,一张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还有一张是农户捧着新包装山货的笑脸。正是这组无意间刷到的照片,触动了他心底的乡愁与经济学人的使命感。

用经济学思维完善农业

初到坦洪乡,何锂哲用3个月走访9个行政村。带着会计师特有的严谨,他建立起全乡农产品数据库:油茶亩产波动曲线、粉干作坊的能耗成本、粮食酿酒存酒的全方位数据对比表。

“农业不是简单的种与收,而是完整的产业链。”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整合形成“一村一品”矩阵:上周村的共富高粱酒拍出了历年来最高价,上坦村的传统粉干换上文创包装,坦洪乡的茶油创下出油量新高,全部销售一空……数据显示,2024年,坦洪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坦洪山宝”品牌销售营业额突破百万元,其中10万元利润精准反哺200户困难家庭。

“去年产油量最高,但是也有农户因为销售渠道狭窄而出现难卖的现象。”谈及最得意的案例,何锂哲说,农发公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山货出山”,让农民敢于种地。在他看来,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才能完善农产品的产业链,去年一个农户因为茶油量大出现滞销,他主动找到乡里的农发公司寻求帮助,农发公司原本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将其全部收购,却选择了帮其联系永康的企业家,让农户有了销售的直联通道,只要产品过硬,便可以一直与对方合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锂哲认为,农产品因时而生,带有鲜明的时间烙印。因此,他当前的首要任务是,为当地农产品寻觅一条合适的销售之路。

让山乡成为诗意的栖居地

在村头巷尾,乡亲们称他小何。这个称呼背后,是无数个走家串户的日子。

“起初,农户误以为我是前来体验生活的,啥也不懂。”他笑着回忆,所以,多泥泞的田地他也走进去,多高的茶园也爬上去,他与农户同吃同住,积极帮他们解决难题。现代管理思维与乡土人情的交融,正是何锂哲探索的乡村振兴路径。

站在新建的农产品展销中心,何锂哲看着院中的风景不禁描绘着今年要干的一件大事:今年这里将举办首个“二十四节气集市”,游客既能体验采茶挖笋的野趣,又能选购当季土货,还能在星空营地参与农产品盲盒直播。“我们要让城市看见乡村的价值。”

暮色渐浓,何锂哲的电脑屏幕依然闪烁。这个习惯用Excel表格规划人生的青年,正在广袤乡野书写新的函数——X轴是绿水青山,Y轴是共同富裕,而坐标系的原点,始终是那片让他骄傲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