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1版:全民阅读时间

说文释草 水仙之五

中国水仙是雅花(上)

马俊江

“琴中此操淡而古,花中此名清而高。”宋人诗句中的前一句指的是《水仙操》,后一句说的是水仙花。《水仙操》相传为伯牙所作古琴曲,琴曲悠扬“淡而古”,水仙花名“清且高”。清与淡、高与古,都是阳春白雪的雅。但水仙初到中国时,先有的是俗名。

中国人最初看到水仙这棵洋草,看见它的蒜头一样的鳞茎,和青葱似的绿叶,也据此称其为天葱和雅蒜。直到李时珍,描述水仙时,依然没离开葱、蒜,或者韭菜这些俗物:“水仙丛生下湿处,其根似蒜及薤而长,外有赤皮裹之,冬月生叶,似薤及蒜,春初抽茎,如葱头。”宋人赵湘《南阳诗注》中也这样说水仙的形和名:“此花外白中黄,茎干虚通,如葱,本生武当山谷间,土人谓之天葱。”

水仙在中国落地生根,“生武当山谷间”时,可能已逸为野生。“土人”,自然是下里巴人,称其天葱或者雅蒜,算是俗名。但阳春白雪的文人不喜欢俗,喜欢雅。连乾隆皇帝都说:“雅蒜名非雅。”水仙白花黄心,所以也被叫做金盏银台。金银是富贵,但文人不喜欢富贵气。宋人韩元吉以水仙的口吻写诗,诗云:“金银岂是吾家物,借我虚名付酒台。”杨万里写水仙诗,在小序中更是写道:“世以水仙为金盏银台……安得以旧日俗名辱之!”爱水仙的文人看水仙,看不到富贵,看到素雅:“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

文人多事,凡事都讲究个雅俗。但这次,雅战胜了俗,洋水仙变成了中国水仙,中国多了一丛雅花,这也算是读书人对花史的一个贡献吧。天葱和雅蒜的俗名,到现在已少为人知,narcissus这棵洋植物得了一个雅致的中国名字:水仙。

水仙,不仅是水中仙人,在汉语中,也是美的代名词。水仙之美,是美得不像人间,是庄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因此,汉语用水仙来赞美水上的一切动植、人和物:“渔父无忧苦,水仙亦何别?”(五代·贯休《上冯史君》)诗中说的是渔翁逍遥,快活,似水仙。“尽日会稽山色里,蓬莱清浅水仙家”(唐·无名氏《绝句》),青山秀水,人间景色,宛如仙境。“慢随花浪飘飘然,轻摆毛衣真水仙。”唐五代诗人崔致远这首诗的诗题是《海鸥》,海鸥水上飞,轻盈也如水上仙。以水仙赞美水上植物,更是常见。“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唐代无名氏这首诗,乍看还真让人以为是写盆养水仙花,看诗题《鸡头》才知道,诗人歌咏的乃是鸡头米,也就是芡实,植物单名一个芡。无名氏赞叹芡叶如水仙,宋人范祖禹则说芡实洁白,像是水仙的仙丹:“明珠洛浦佩,白玉水仙丹。”(《芡池》)古人喜欢青苔,也常吟唱青苔:“绕绕水仙发,茸茸蛟客髯。”(《水苔》)宋人梅尧臣看见水中石,石上苔,说那是水仙的头发,这是古人才有的想象和趣味吧。“凌波疑是水仙出,缟衣素质行徘徊”,没有诗题,也会让人以为是写水仙花,而诗名为《溪上见梅》。缟衣是白衣,水边江梅是白梅,白梅素雅,也美得像水仙。当然,用水仙歌咏最多的,是荷花——

愿作水仙无别意,年年图与此花期。

(唐·皮日休《咏白莲》)

醉眼波心欢有遇,水仙倾盖正相看。

(宋·刘攽《观莲》)

麻姑下来寻水仙,不见波澜只见烟。

(宋·徐积《芰荷歌》)

……

水仙也因此几乎成了荷花的别名,但最后,却成了一棵舶来的草的专名和美名,这是中国水仙的幸运。美,有多种,水仙的美是雅。洋水仙变为中国水仙,就是变雅了的水仙。元人程棨《三柳轩杂识》讲花中五十客,而水仙为雅客——客,是文人墨客的客。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万物齐一,对待草木,也并不视为另类,称其为客,呼其为友,花客也就是花友。中国草木史中,有四君子,有岁寒三友,还有四雅:兰、菊、菖蒲和水仙。

中国的草木有亲朋,有家人,有伴儿:四君子是,岁寒三友是,花中十友或者十客是,桑梓是,桃李是,草花四雅也是,它们在汉语中相依相伴。水仙虽然来得晚,但很快就跟那些古花和香草认了亲,结了伴。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水仙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黄庭坚为它找到了家人兄弟。黄庭坚是大诗人,人们相信大诗人。从此,也就常说到水仙家里的兄弟姐妹:“矾弟梅兄同旧隐,风姨月姊特新妆。”(宋·张鎡《水仙花》)水仙家里也真是热闹,有兄有弟,居然还有姨和姐。而且,这还不是水仙家庭故事的全部。水仙别名俪兰,俪是伉俪的俪——难道水仙与兰是伉俪?想来也好笑。但唐传奇中有一部《集异记》,其中讲到水仙与兰,说它们俩为“夫妇花”。水仙有家人,有夫婿,这是中国文化才有的草木传奇。水仙与兰夫唱妇随,唱的,随的,都是香。

爱香的历史,和文明史一样长久。因为,后人重视觉,是“看”世界,喜欢“看”色彩缤纷的鲜艳;而文明之始的人之初,第一感官是嗅觉,差不多可以说是“闻”世界。人的最爱,曾经是闻到的香。上古世界有神,人献给神的,当然是世间最好的东西。《诗经·大雅·生民》唱到祭神:“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香气上升,天神享用,那香味是多么美妙啊!《九歌》唱的也是一样,祭祀的神庙里“芳菲菲喜满堂”。而香,来自草木世界:香,《说文》云:“香,芳也。从黍,从甘。”香的古字,上面是“黍”,下面是“甘”,香,最初来自给人提供粮食的庄稼——最初的香草是庄稼。然后,人也闻到了 “芬”,闻到了“芳”。芬芳两个字都从草,都是草香。《说文》释芬:“芬,草初生,其香分布。”芬,是春草初生时散溢的香;芳,《说文》释为“草香”。再然后,有了花香。

水仙花的雅,首先就雅在香:“可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野人家”——黄庭坚诗里说的国香不是兰,是水仙。歌咏水仙的人,都忘不了赞美它的香:“素颊黄心破晓寒,叶如谖草臭如兰。”(宋·王之道《和张元礼水仙花》)“根从野卉同分品,香与梅花可并肩。”(宋·张炜《雪窗自西陵以新诗并水仙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