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

《“三个精神”传八婺》作品集发布

跟着蔡剑云(左)下电梯井检修

沈云华在坐诊

记者 孙媛媛

近年来,我市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哪些劳模?他们何以成为劳模?身上闪耀着怎样的品质?这些问题,在《“三个精神”传八婺》这本作品集里得到详细解答。

在我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中,《“三个精神”传八婺》百名作家颂劳模大型文学创作项目作品集正式亮相。我市百名作家与劳模一一结对,深入基层用心用情采访写作,诞生了一篇篇沾着泥土气息的人物传记作品。

作家劳模一一结对

半年完成百篇作品

去年11月,由金华市总工会主办,金华市工人文化宫和金华市作家协会共同承办的《“三个精神”传八婺》创作项目启动。百名劳模名单包括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是在恰当的时间弘扬八婺劳模精神。去年,浙江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先行提供精神动力的决定》,全力助推工运事业的建设发展。同时,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三个精神”传八婺》既是致敬百名劳模又是喜迎百年华诞。

项目启动后,金华的作家群体与百名劳模工匠结对,面对面开展访谈,深度挖掘劳模工匠背后的故事,以纪实文学的形式为劳模画像。他们按批次、分区域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深入基层,深度掌握劳模工作日常、总结劳模思想精神,由此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

“我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志发曾一起被评为‘义乌好人’,面对面的深度交流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访谈,我感觉高志发是一位百折不挠、勤劳智慧、知恩图报的先进典型,我被他的劳模精神深深打动。”义乌作家胡友大说,他相信这一批作品推出后,劳模精神一定能影响到更多人。

市作协负责人表示,金华广大的作家群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劳模先进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挖掘素材、汲取情感、提炼主题,从细微之处感受并描述“三个精神”的生动和伟大,以点带面体现“三个精神”在八婺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家群体跟班式采访

直面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名劳模中有许多金华人熟悉的名字,其中就包括金华市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沈云华。大家都知道她水平高,几十年来迎接了无数新生命,但她日常的工作状态却鲜为人知。

采访沈云华的是金东区作协主席王晓武,她也是一名医生,有26年临床经验和10多年的管理经验。“沈医生平常工作很忙,我跟着她一起坐诊,见证了她一坐就是一整天的辛苦场景。”王晓武说,她只能趁沈云华休息的间隙与她攀谈。“沈医生为人非常低调,她总说自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是热爱妇产科这份工作,她非常感谢单位和病人对自己的信任。”

王晓武跟着沈云华实习、进修,她将沈云华在病房、门诊和手术室忙碌的点点滴滴写得生动感人。有一个泡茶的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刚去门诊上班时,王晓武每天早上总会给沈云华泡一杯热茶,可过了几天发现,沈云华根本不喝,王晓武忍不住问:“沈老师,你每天和病人说这么多话,为什么不喝口茶?”沈云华回答:“每天来找我看病的患者很多,根本没有时间上厕所,我只能少喝水。”

一问一答间,一名优秀医务人员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样是心系群众,飞亚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部副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剑云的工作环境常常是狭小的电梯井。作家王基高头戴安全帽跟着蔡剑云在电梯井爬上爬下开展检修,还跟着一起到机房和实验室。

“亲身体验之后,我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了直观感受。”王基高说,他体会到电梯安装和检修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危,是一件对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马虎不了一点。“作家的创作就应该多面对生活,面向基层,跳出‘小我’,多聚焦劳模工匠这些在一线的实实在在的榜样。”

我市青年作家杨晨微则走进消防救援站,采访了立过8次三等功的消防员钱纯。“这次访谈让我第一次直观感受到消防员的真实生活,在火情面前,挽救百姓生命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自觉和情怀。”杨晨微说,一位位劳模在各行各业展现时代风采,为他们立传正是记录时代和正能量的一种方式,弘扬劳模精神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