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名影视人假期赶戏忙
记者探班“横竖都行”的横店片场
记者 汪蕾 文/摄
“五一”假期的横店景区,游人沉浸在节日的热闹氛围里。而这个热门景区的另一面则在上演一幅张力拉满的画面——此起彼伏的“开机”指令、滑轨上飞驰的摄影器材、步履匆匆的剧组人员……33个在拍影视剧组、45个微短剧及百余个筹备剧组火力全开,3万多名影视人坚守创作一线。
明星晒动态
片场赶戏忙
拍摄进度过半的《茗门世家之玉茗茶骨》,男女主演侯明昊、古力娜扎与孟子义在5月1日当天先后晒出片场花絮;《万古最强宗》剧组的陈鹤一沉迷剧本,在片场角落发现生活的闪光点;刚结束古装短剧《风满楼》拍摄的邓孝慈,马不停蹄又投入到《掌上齐眉》的创作中。
线上互动热烈,一线片场更加热火朝天。正处于拍摄冲刺阶段的单元剧《明朝诡闻录》,剧组规模达230多人,目前已进入第9个场景的拍摄。
“横店的突出优势在于配套设施完善,影视配套服务专业高效,剧组有需求,大部分物品都能在30分钟内到位,丰富多样的场景为拍摄提供了极大便利。”导演马翔宇说。
男主演贺刚是横店“常客”,2008年第一次到横店拍戏,此后每年有八九个月驻扎在横店。“临近杀青,拍摄任务重,为了营造悬疑氛围,夜戏占比很高,全组人几乎都在熬夜奋战。”
2022年,刘珂君因拍摄《梦华录》来到横店。“对所有演员来说,横店是追梦地。”她说,这是自己首次挑战古装悬疑探案剧,高强度拍摄让她印象深刻,“连续好几天都是从白天拍到次日清晨”。
两位演员不忘为横店打Call:“横店不仅是绝佳的拍摄地,更是旅游景区,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好去处。”
短剧量质齐升
接待剧组破千
5月3日,横店影视城华夏文化园景区西门的剧组通道车辆进进出出,这个以微短剧拍摄片场闻名的景区一派忙碌景象。作为当下横店微短剧拍摄最集中的片场之一,今年以来,这里平均每天有10余个微短剧剧组在拍摄。
番茄自制剧《桑榆非晚》举行完开机仪式,当天有26场戏要拍,全组70多人各司其职。“因为对画面的质量、演员的表现要求都提高了,拍摄进度有点落下了。”现场执行导演掂着厚厚的剧本说,这样的剧本已完全够得上传统长剧要求。“拍摄时间更长,更注重细节和质量,服化道更精细,制作团队的专业度在不断提升。”
“做演员是我的梦想,去年6月我辞去工作,第一站就来到了横店。”主演吴思君是新入行的演员,他介绍,一年不到,自己已接拍了10多部微短剧,其中有一部任男主角、多部为重要角色。
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电影家协会会员火烽是该剧的监制,他1988年入行影视,参与过《丹顶鹤》《我的长征》《战狼2》《八佰》《我不是药神》等影视作品的拍摄。从纪录片到电影、电视剧、网剧,如今涉足竖屏微短剧,在他看来,自己近40年的从影经历一直在不停地转换赛道,实际是跟着观众关注的舞台在平移。
“不论横竖,内容为王。”火烽说,今年以来,微短剧精品化趋势明显,而横店显然是古装与民国题材精品微短剧的重镇。“在横店,从专业大组换赛道入局微短剧的专业演职人员非常多,像《桑榆非晚》剧组就有从八一电影制片厂等专业团队出来的导演、摄影师,这为提升微短剧质量带来帮助。”
华夏文化园中心广场,竖屏剧《长生一梦》的拍摄进入最后一天,正在补拍大场景画面。执行制片飞龙告诉记者,50人左右的剧组配置如今已是横店“竖屏”的标配,仅今年他就在横店拍摄了12部微短剧,可见行业之火。
开机、赶工、杀青,微短剧《涅槃》的拍摄周期9天,横跨整个“五一”假期。“横店丰富的场景资源与高效便捷的转场条件,是我们选择在此拍摄的关键因素。”该剧导演王续烽深耕微短剧领域多年,已在横店完成100余部作品,目前有6部新剧正在筹备。他说:“从各色拍摄场景到完善的配套服务,已形成一条成熟且完整的影视产业链,为创作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沃土。”
横店德玉影视是最早一批入局微短剧行业的影视企业,其负责人屠光浩认为,横店之所以能成为微短剧创作的“新宠”,关键在于全与快。全是指50多个影视实景基地、2000多个场景,能满足古今中外特别是古装、民国等各类题材的拍摄需求;快则是服化道、群演等环节的快速响应,提高了拍摄效率,节约了成本支出。
据横店影视剧组服务公司最新数据,今年横店已接待超1000个微短剧剧组,预计本月中旬将实现与去年全年总量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