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全市共有10亿元以上“土特产”产业链16条

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记者 卢奕仿

在金华这片沃土上,一片茶叶、一颗杨梅、一只佛手、一头两头乌猪,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珍宝,更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亿元以上“土特产”产业链16条,其中,磐安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

产业兴带动村民富。2024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7%,低收入农户增速12.1%,两项指标分列全省第三和第一。

要素保障:政策金融科技三链协同

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是金华的“金名片”。为加快推进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我市成立工作专班,并出台《关于支持金华猪(金华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目标到2030年两大产业合计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政策的精准发力迅速转化为产业动能。2024年,两头乌猪出栏9.03万头,完成年度目标的112.9%,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亿元,实现养殖规模和总产值“双提升”。这是我市聚焦要素保障,激活产业发展动能的一个缩影。

政策集成强引领。以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加强系统谋划设计,制定实施《金华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金华市乡村振兴支持政策三十条》《磐安县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等产业扶持政策,对金华两头乌、金华佛手、磐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全年向上争取及市县配套“土特产”专项扶持资金6.2亿元。2024年,全市共实施全产业链项目71个,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4%。

金融扶持注活力。创新构建“农字头”金融机构协同支农体系,建立政银企月度信息交互制度,全年举办政银企会商、对接会120余场次,累计为229个农业领域重点项目发放贷款542亿元。

技术攻关提质效。联合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组建26个农业全产业链技术服务队,指导实施科技攻关项目350余项,转化成果220余项。

平台支撑:集群带动融合三式联动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共富机制。

兰溪市推进“地标富农”,培育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地标农产品种植养殖面积达15.3万亩,涉及农户2.3万户;磐安县深化开展“我们的幸福计划”,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促进低收入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充分释放“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红利;武义县因地制宜打造“荷花经济”,以“十里荷花·共富工坊”建设为核心,引进优质籽莲、花莲、藕莲等品种900余种,打通线上电商销售、冷链物流运输渠道,创新开拓鲜切荷花、冰鲜莲蓬、宣莲甜汤等市场,带动农户增收约800万元;义乌佛堂蔬菜产业园集聚义乌“低小散”的蔬菜种植户,通过现代化蔬菜产业园的示范和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我市通过集群式发展、联农带农模式和三产融合路径,将“土特产”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强劲引擎。

——强化“集群式”平台支撑。深化“一县一平台”战略,建成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省级园区和13个产业强镇,总产值超150亿元,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5亿元,带动园区农民户均增收2800元以上。

——强化“带动式”平台支撑。总结发展“村企协同共促增收致富联结模式”“股份合作共享发展成果联结模式”等多种共富模式,实现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193家市级龙头企业创新“订单+分红”模式,带动30万农户增收。

——强化“融合式”平台支撑。通过整合部门、乡镇(街道)、村(社)、企业及行业协会等力量,依托全市307家产业赋能型、品牌带动型共富工坊,打造关系共联、产业共创、资源共享的产业融合“共富圈”,共计吸纳就业人数超1.2万人,人均月增收2600余元。

品牌矩阵:培育质量营销三维突破

品牌是“土特产”价值跃升的金钥匙。我市以品牌矩阵建设为抓手,通过标准化生产、数字化溯源、精准化营销,推动地标产品从“深闺珍品”走向“大众潮品”。

截至目前,我市有31项入选第三批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数量全省领先;累计培育15家“品字标浙江农产”,数量全省第1;建立健全地方品牌目录,入选浙江农业品牌目录37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企业品牌29个),累计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33个,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价值,促进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如“兰溪杨梅”地标农产品品牌,深入实施生产要素配置、产品品质提升、产品价值开发三大改革,全产业链产值超15亿元,年均增幅13%,马涧镇杨梅风情园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以上,带动乡村旅游收入1500万元以上。

除了打造品牌培育体系,形成品牌矩阵效应,我市还着力强化品牌质量管理,提高溯源监管效能。依托“浙农码”建立市、县、乡镇(街道)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提升“码汇大数据、码通大市场、码优大服务”数字化管理效能,“土特产”规模主体农产品“浙农码”追溯率100%,主体承诺达标合格证实施率100%。

在品牌宣传方面,我市有序推进“金农好好”区域公用品牌专营网点布局,于金华、上海等地建成品牌广场、专卖店及市场品牌专区等实体展销平台19个,有效扩大品牌展销覆盖面,2024年“金农好好”品牌销售额达132亿元,同比增长9%。同时,长效化开展“一月一品、一季一业”宣传工作,高频次组织北京、上海等城市两头乌品牌推介会,联动实施重大赛事、景区广告精准投放。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高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今年,我市将紧盯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战略目标,聚力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推进特色产业振兴、促进加工提能升级、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强化优质优价营销、加快科技创新赋能、增强联农带富能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土特产富”改革,打造更多具有高辨识度的金华“土特产”全链发展优质优价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