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人文

手绘雕塑蛋壳砌 兰溪小伙真爱龙

吴承俭

(此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记者 徐桢瑾 文/摄(除署名外)

钢丝、胶带、黏土、海绵纸,这些身边最常见的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最近,兰溪小伙吴承俭用这些材料做了一条龙的雕塑。此前,他还用牙签、筷子、鸡蛋壳做过龙宫、龙船等传统建筑的模型。

吴承俭是一名家居设计师。很多人听到他的职业和爱好后,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工作之余,他喜欢画画,画画的材质不限于纸张,可以是瓷盘,也可以是瓷砖,最喜欢画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已经画了10多年。

“之前在巴西做外贸工作,一天工作结束后,没什么事情干,就开始画画和做手工。”吴承俭说,他对画龙的那份执着,觉得自己像一个“疯子”。熟能生巧,他画龙可以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采访时正聊着,他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张纸,不过几分钟就画好了一条龙。

龙长什么样,谁也没见过,它通常被描绘成一种长身、有鳞、有角、有爪、有须的神兽。吴承俭画龙,除了根据这些描述进行想象,也会参考龙灯、动漫、画作和建筑中的龙的形象。在他的画中,龙有一副威严庄重的样子。

吴承俭说,从开始画龙到现在,已经记不清画了多少:“整理起来好几沓纸,有些还丢了。”后来,他不再满足于画龙,而是想把画中的龙做出来。最早时曾做过两盏龙灯,还在兰溪中洲公园展出过,这次又决定做一个龙雕塑,“头脑一热,想做就做了,现在图纸都找不到了,但龙的样子全在脑子里”。

做龙雕塑的材料很简单,是身边再常见不过的。他用钢丝给龙扎制骨架,中空的部分则用发泡剂填满,龙头、龙爪用黏土塑形,指甲用橡胶块雕刻而成,龙身用的是红色、白色的海绵纸。“这些龙鳞需要一片片修剪、粘贴,很废时间和精力,一天只能粘贴二三十公分的长度。”整条龙已经制作了一个多月。

吴承俭之所以用这些材料制作,除了成本较低,移动也较为轻便,关键是用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喜欢的事情。“这条龙有2.2米高,重80斤左右,目前已完工80%,龙身和龙头还差一些细节制作。”

其实,他还用鸡蛋壳做过龙宫、龙船等,因从粮食砌(一种以五谷杂粮为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他把自己做的这些手工艺品称为蛋壳砌。

在东阳求学两年,吴承俭学的就是木雕,对传统建筑也颇有研究。因此,除了画龙,他的大多数画都和传统建筑有关。

在国外时,许多材料都买不到,吴承俭干脆用身边最常见、最简单的材料制作。“鸡蛋壳就很不错”,只不过制作过程繁杂了些,每天收集鸡蛋壳,撕掉壳内壁的膜,再清洗、敲碎、晾晒,最后再筛选。

“你看,这是我用鸡蛋壳、牙签、筷子等做的龙船。”吴承俭展示的龙船精致又气派,传统建筑上的雕梁画栋,都能在船上看到,窗户甚至还能开合。“龙头用到木雕技术,屋顶这些瓦片是奇亚籽一个个贴上去后上色的,栏杆是用筷子做的。”

这些年,他做了十几个蛋壳砌,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制作的,一件作品至少需要花费三四个月时间,耗时最久的一件作品整整用了一年半。之前,曾有人专程上门购买收藏,他都拒绝了。

“考虑到现在可能有参赛和展出的需求,这些作品暂时先存放自己这,等我老了,打算把它们都捐赠出去。”吴承俭说,等这条龙制作完成后,他也想给有需要的地方无偿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