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财经民生

从“不扫兴”到“我值得”

让更多妈妈拥有高配得感

记者 徐莹 文/制图

5月5日的家庭聚会上,今年80岁的周大妈收到外孙女送的一条品牌珍珠项链,价值6000多元。欣喜试戴、拍照留念后,她就放回盒子还给外孙女,说自己老了、不用戴这么好的项链。这是外孙女提前送给外婆的母亲节礼物,是她的一片心意。她觉得外婆对家人的关爱与付出,绝对配得上那条珍珠项链。

一条被外婆婉拒的珍珠项链,引发了当事人和一些女性关于母亲节礼物和配得感的讨论,思考如何让妈妈不必在“感动”与“推却”间犯难。

在心理学上,高配得感是指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与接纳。拥有高配得感的母亲,既能坦然接受子女的爱,也能合理表达自身需求,相信自己值得拥有美好的生活、真挚的爱情、成功的事业。有相关研究表明,配得感还能代际传递,影响子女性格。

57岁的雨晴(化名)在朋友圈晒出儿子、媳妇送的母亲节礼物,饰品和适合春夏的品牌包,让她看起来更加时尚优雅。雨晴可谓闺蜜群中的高配得感妈妈,在关爱丈夫、儿子的同时从不忽略自己。儿子工作后,从第一次发工资到每年新年、母亲节和雨晴生日,都会送上护肤品、首饰、包包等精心挑选的礼物。雨晴说,最初是为了让儿子高兴,做个不扫兴的妈妈。收到许多赞美与尊重后,她才领悟——每个女人都该拥有高配得感,只有学会珍爱尊重,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2年来,每个母亲节我都会收到丈夫用心挑选的花和礼物,我也会给妈妈送上礼物。几年前,女儿开始送我礼物,这是我们家人之间的仪式感。”金华欢颜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陆丽雅带领团队做了15年产后健康管理,社会身份后面的斜杠一直在增加——心理咨询师、植物芳香师、声音疗愈师……

陆丽雅说,一些母亲容易陷入“牺牲型人格”——吃穿用度先紧着孩子、丈夫、老人,通过压抑自我需求换取家庭和谐。“女人应该把自己放在前面,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在自己喜欢的状态里,才能让爱满溢,并传递给他人。”

“物质的礼物是心意,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节假日陆丽雅常回老家陪伴妈妈,也会带妈妈去感受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去年10月,陆丽雅去北京学习、到新疆讲课,她选择自驾并带上妈妈和女儿。“自驾几千里很辛苦,可妈妈每天都很开心,曾经心里只有老公和孩子的老妈终于找回自己的配得感。”

母亲节是个温暖的节日,除了美食、鲜花和礼物之外,很多人忽略了妈妈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康乃馨的芬芳无法替代日常的共担,朋友圈的祝福抵不过病榻前的守候……让爱回归本质,让妈妈们都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属于她们的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