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人文

三折经典燃爆“天蟾”

陈丽俐沪上唱响 婺剧华章

《碧桃花·拷打提牢》

《穆桂英·辕门斩子》

《白蛇传·水斗、断桥》

记者 夏斌婷/文 楼冀阳/摄

兴奋地尖叫,不约而同地喝彩,响彻全场地鼓掌……5月10日下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被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婺剧折子戏专场”燃爆了!参评演员陈丽俐,配演楼胜、陈建旭、李烜宇、吕春虎、张智慧、张莹等,以及每一名龙套演员,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身段和武打,震撼全场。

这是浙婺陈丽俐参评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终评演出。评选持续至22日,她将与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16名优秀青年演员争夺15座“梅花奖”。

三折经典展技艺

当天的折子戏专场,陈丽俐带来了《碧桃花·拷打提牢》《穆桂英·辕门斩子》《白蛇传·水斗、断桥》三出经典折子戏,涵盖了乱弹、徽戏、滩簧三个声腔,展现出她继承传统、挑战经典、守正创新的成长体系和艺术风格。

第一折,《拷打提牢》中,陈丽俐饰演的洪苏秀以唱为主,用婺剧青衣如泣如诉的唱段,伴以跪步、甩发、水袖等身段设计,突出人物的胆怯、悲情色彩和坚韧感。陈丽俐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运用声腔变化与表情神态的有机结合,赋予角色鲜活、可感的艺术生命,将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整场演出充满戏剧性和感染力。

第二折,《辕门斩子》的故事家喻户晓,戏剧冲突已无悬念可言。婺剧将其戏剧冲突进一步提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并让生旦净丑不同行当的角色都有发挥的空间。

与以往的戏剧形象不同,陈丽俐饰演的穆桂英兼具巾帼英雄的豪迈和青春少女的率性真诚,表演中会有一些娇嗲俏媚的表情动作,尤为可爱。陈丽俐的表演层次分明、惟妙惟肖,产生强烈的戏剧感染力。

第三折,《断桥》是婺剧“文戏武做”的代表作之一,素有“唱煞白蛇,做煞青蛇,跌煞许仙”的说法。白娘娘和小青采用婺剧独有的“蛇步”“蛇形”身段显示出“神人一体”的舞姿,许仙的“十八跌”跌出强烈粗犷的婺剧风格,三人的每一组造型宛如“活的雕塑”,美轮美奂。本折中,陈丽俐饰演白素贞,通过颇具难度的舞蹈身段展现出白蛇的柔美,稳稳的唱腔响彻整场,以平衡小青的夸张和许仙的崩溃,将白素贞的深情与坚韧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次专场三出戏,历经婺剧几代人的磨炼和提高,涵盖了婺剧不同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出出经典,处处精彩,陈丽俐或婉转深情或高亢激昂的唱腔,精彩多变的演绎,令人赞叹不已。观众全程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台上,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动作。谢幕时,许多人说“手都拍肿了”“嗓子喊哑了”。

主演配角满台生辉

婺剧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草台,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大,往大里做,往夸张里做,甚至是往变形里做。在婺剧中,常会敲锣打鼓,热闹喜庆,很有气氛,并有强烈的震撼感。婺剧的听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都特别大,所以,对于演员而言,消耗也很大。

演出前一天彩排时,陈丽俐身体突发不适,让大家都揪着心。所幸,经过紧急治疗,情况有所好转。坚强的意志力支撑她顺利地完成演出。

散场后,许多年轻观众还等在演员出口求签名、合影。

90后上海观众张敏是在武汉朋友的推荐下买票观演的。“属实精彩,不负期待。”她说,主演之外,他们还看到浙婺更多的惊艳之处。比如给陈丽俐配戏的龙套演员,《白蛇传·水斗》中,他们棍棒、跟头轮番上演,翻飞腾跃,生龙活虎,看得人眼花缭乱。

谢幕的时候,张敏听到好多人都在感叹:“这场演出不仅主角好,配角也个个出彩!”她深表认同,且已经买好了浙婺9月在上海的三场演出票。

婺剧的老朋友、绍兴籍戏迷春深也说,每一折都很有婺剧特色,每一个声腔都特别吸引人,“因为这一场演出成为婺剧粉丝的年轻观众又多了一大拨”。

据悉,浙婺作为婺剧的龙头剧团,特别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如今,他们形成了以60、70后为中坚,80、90后为骨干,00后优秀苗子为新生力量的三个梯队。近年来,浙婺已先后有20多人分别荣获了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以及浙江省的各项顶级戏剧奖项,演出享誉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