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在汛期能否“乘风破浪”
新能源车遇水也有各种限度
记者 张海滨
“你的车子大概能过多深的积水?你知道车子的涉水深度吗?”在市区,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新能源车车主,对于自家汽车的涉水深度,一般车主都不大清楚。车主金先生说,平时很少碰到积水路面,一般都是看着前车过去了才敢过去。车主柳先生说,以前开油车时,都是看水是否漫过轮胎的一半,新能源车应该可以更深一点。
近日,市交投公交集团客运金东公司发布的新能源公交防汛安全指南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该安全指南在营运车辆参数与涉险分布图中,明确标明各车型的涉水深度、限高、动力电池和电池安装位置,提醒驾驶员雨天行车应该注意什么。
立夏过后,气温迅速升高,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多发,路面积水现象增多,新能源车没有排气管进水问题,是不是就能“乘风破浪”?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新能源车不用担心排气管问题,但是,贸然涉水仍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谨慎对待。
燃油车涉水过深,水可能会进入排气管,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发动机报废。华胜豪华车专修连锁义乌店的小马说,遇到特大暴雨或者连续大雨的日子,确实会有燃油车因涉水熄火拉过来维修,新能源车还没有碰到过。
新能源车没有排气管,但是其涉水深度还是有局限的,如果要安全涉水,车主就要先知道自己车子的涉水深度。与华胜豪华车专修连锁义乌店相邻的就有蔚来、比亚迪等多个品牌新能源车的销售点。各个品牌的新能源车都有涉水深度数据,车主手册上也都有注明。比如说,比亚迪仰望U8的最大涉水深度是1米,因为它具备自动触发应急浮水功能;小米SU7的涉水深度可达车轮轮心高度,即350毫米;小鹏G6的安全涉水深度为300毫米,极限涉水深度为450毫米……
根据国家标准,乘用车要在100毫米深的水中,以每小时5公里至10公里的速度行驶500米,时间为3分钟至6分钟,以此考核车辆涉水的安全性。理论上讲,新能源汽车的涉水性能比燃油车更好,一辆满足国标IP67的合格新能源车,其电池在一米深的水中浸泡半小时不会进水。但是,漏电风险是存在的。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系统的密封性可能会下降,涉水后有可能会出现电池包进水,电池组周边总线长时间泡水漏电概率也较高,电子散热孔和气孔也可能会进水。另外,新能源车上的电路线束及线缆接头可能会在涉水的时候因为被积水浸泡而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安全隐患或车辆部分功能失灵。
太平洋产险、平安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都为车主准备了新能源车涉水安全指南。这些安全指南大同小异,主要分涉水和涉水后两块内容。指南提醒,新能源车尽量不涉水,如果要涉水,要注意涉水深度,弄清楚水底情况。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和电机大多在底盘位置,易进水。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应尽量避开易积水路面。在经过涉水路段前,可观察前车或行人的通过情况来判断前方水深程度,如水深超过轮胎的一半或高于30厘米,该路段不适合前行通过。同时,要特别注意摸清水底情况,以免有尖锐物体刺伤电池包。驶入积水路段时尽量保持低速行驶,时速保持在时速30公里以下,同时要根据驶入前的观察,保持直线前进,切勿在涉水过程中停车或急打方向盘。若是行进中的车辆不慎停在了积水区,则立即切断电源,车内人员尽快撤离,然后打电话报警,由专业人士到场对电池和高压部件进行检测,避免内部短路引发火灾或者触电事故。
新能源车在涉水行驶后需关注仪表盘是否出现故障提示,如有提示应及时拨打保险公司电话,避免车辆发生短路,增加自燃风险。即便只是轻微涉水,并未出现故障,新能源汽车涉水后也不可以立刻充电,一定要等到车辆完全晾干后再进行充电。
总之,和燃油车一样,新能源车泡水时间越长,车辆损毁漏电风险越大,因此,新能源车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涉水行驶,涉水行驶或被水浸泡后,应尽快找专业人员或4S店进行检修、维护,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和更大的车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