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普法宣传先吸睛再入心

记者 吴越悦

这几天,一个金华交警的普法视频在网上火了。

视频中,高速交警无人机在巡查时,发现有几辆车副驾驶前挡风玻璃处放了一张A4纸。在服务区高速交警拦下车辆检查时,看到这张A4纸上写着:在高速公路上车辆发生抛锚或事故,务必要牢记,车进硬路肩,人撤护栏外,远离停车点。

悬疑式的宣传,吸引不少网友观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普法教育,短短几天时间,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3亿人次,获得700多万个点赞。

这条视频颇有创意,精准地抓住了公众的注意力。从传播规律来说,首先要吸睛然后才能入脑入心,也就是说先要引起受众的注意,然后才能让其接受并记住重要信息。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传统的交通安全宣传往往比较严肃,以警示为主。比如高高挂起的标语横幅、各处分发的宣传手册,还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培训,看着阵仗不小,也需要投入不少经费,但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连吸睛都没有做到,又怎能达到入心的效果呢。创意视频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尤其是年轻群体,更容易接受和传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这种尝试,也为交通安全宣传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各地的普法宣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新疆交警的“魔性”宣传、厦门公安直播带货式普法等,都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在于,没有一味说教,而是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场景进行劝导,让普法宣传从“要你看”变成“我想看”,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思考”,从而大大提升宣传效果。

这说明,只有站在群众的立场,用有温度的方式传递法治精神,才能让普法宣传深入人心,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报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