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音乐学业评价成果获全国二等奖
记者 黄娇丽
近日,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传来喜讯,东阳市音乐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许志芳主持的《“3+3”监测:县域义务段学生音乐学业质量评价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全国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
这份荣誉的取得,源于东阳长达18年的美育深耕。2006年,东阳市获批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同步启动“体育、艺术2+1项目”实践,并开创性地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纳入年度监测体系。
“如此重视音体美教育的举措,在当时远超其他县市,且这一监测传统延续至今。”作为该市音乐教研员,许志芳深感责任重大,为推动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她带领团队直面音乐监测学科特性不鲜明、监测维度不全面、评价工具单一等问题,经过长期探索,总结出“3+3”监测机制。
“3+3”监测机制从多维度重构音乐评价体系。
在监测层面,“市测+校测”形成联动机制:市级层面由教研室开展全域监测和增值监测,把握整体方向;学校层面则针对学生个体实施分项等级测评,既追踪成长轨迹,又鼓励各校打造校本特色评价。
在监测方式上,“人测+机测”优势互补:评委采用人场分离、交叉评价的方式,对学生演唱、演奏等表现性内容进行专业评分,关注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试设计成游戏闯关小程序,让学生在趣味中完成音乐素养测试,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
在监测样本选取上,“普测+抽测”双管齐下:普测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基本素养全员达标;抽测在全员准备的基础上,抽取部分学校、班级和学生,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特风采。
研究过程中,团队发现农村音乐师资薄弱问题突出。
为破解这一难题,音乐团队历时五六年,将音乐教材中的乐器认知、乐理知识等知识点制作成精品微课。这些微课不仅在浙江省微课程开发中斩获一等奖,还获评省精品微课程,在浙江微课网备受欢迎,线上教学期间被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发文面向全省推广,成为音乐教学很好的辅助资源,有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该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在教育部组织的两次全国艺术素养监测中,东阳市成绩稳居全省前列;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音乐素养显著提升。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的美育案例和研究成果评审中,该成果先后在东阳市、金华市、浙江省教育厅评审中脱颖而出,今年更是从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教学研究类)190项参评成果中突围,荣获二等奖。许志芳获邀参加全国展演活动现场汇报。
作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区和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东阳市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教育理念。此次获奖,既是对东阳美育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肯定,也为县域音乐教育评价提供了示范样本。未来,东阳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美育改革创新,让美育更好地滋养学生成长,为全国县域音乐教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