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有张“流动办公桌” 面对面换来心贴心
记者 吴璇 文/摄
办公桌可以灵活流动?没错,今年起,“流动办公桌”工作模式正悄然改变金华开发区各社区面貌。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切实解决一批基层治理难题。
一张桌子,几把椅子,这几天,三江街道阳光社区把“流动办公桌”搬进时新路,要议的是居民的烦心事。
工商城小区是无物业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常住居民2697户,因长期缺乏物业管理主体及业委会监督,加之无地下停车设施配套,外来车辆肆意占道停放,挤占公共空间,导致停车难痼疾持续困扰居民。
不久前,该小区22幢至26幢的不少居民联合反映,时新路两侧的商户用椅子、花盆等占用门口的停车位,导致大家下班回来无法停车。“我们也有苦衷,很多人把车往店门口一停,就坐轻轨去上班了,影响我们装卸货。”看到阳光社区党委书记朱莹前来了解情况,商户老板陈美华忍不住倒起苦水。
一边是停车位少,一边是居民、商户矛盾升级,如何才能缓解停车难?阳光社区联合物管会、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网格治理团队,在“流动办公桌”前与居民、商户面对面沟通。“我们现在是开放式道路,谁都能停车,车位肯定会紧张。如果我们设置道闸系统,居民和商户按一定要求进行收费,会不会有所缓解?”朱莹的一番话引起现场居民共鸣,他们纷纷对新解决方案投出同意票。
“居民停车可以包年吗?”“我们每天卸货就几个小时,怎么收费?”……当天,围绕停车费用优惠、夜间错峰停车等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热烈讨论,并形成初步的实施计划。“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全是办法。”朱莹说,“流动办公桌”不仅是解决居民问题的平台,更是促进社区多元互动的纽带。
“天气热起来了,绿化带里该清理一下。”近日,江南街道南苑社区“流动办公桌”在南苑西小区收集社情民意时,有不少居民前来反映。由于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社区也缺乏相应经费,绿化维护、养护等问题一度难以解决。社区退役老兵志愿者郑家斌、曹作标、姬照华主动请缨,维护管理小区绿化。他们身穿红马甲,手持专业工具,对灌木丛进行系统性修剪清理。面对裸露部分,志愿者还自费补种花。
倾听群众“吐槽”、鼓励大家“找茬”,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进行“维修”,这是南苑社区“流动办公桌”的工作方式。今年以来,社区通过“流动办公桌”听取居民诉求,居民“点单”,社区党组织“派单”,业委会、社区合伙人、志愿服务队“接单”,实现“到家服务”和“服务到家”。“‘流动办公桌’既是征集社情民意的平台,也是议事协商机制的举措。”南苑社区党委书记李琦表示,通过这一平台,社区不仅与居民零距离沟通,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从“坐着等”到“主动办”,在便利群众上多走一步,在提供服务上再近一些,“流动办公桌”让居民和社区的关系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