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我市技术援藏助力那曲农牧业升级

本报消息(记者 卢奕仿)自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启动农业智力援藏工作以来,市农科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以科技赋能、人才支撑、产业协作为抓手,为西藏那曲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6年间,累计派出援藏干部及技术对接20余人次,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200余人次,实施重点科研项目2项,总投入资金400万元,助力那曲农牧业实现技术升级、品牌突破和市场拓展。

针对那曲牦牛产业“卡脖子”问题,市农科院援藏人才协同当地科研人员申报立项“那曲市优质牦牛肉奶品质分析与差异性比较评价”项目,首次科学验证那曲牦牛肉优质品质特性及牦牛乳硒含量、抗氧化因子等指标,为开发高端牦牛肉、乳产品,打造那曲牦牛肉、乳品牌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协助修订了《那曲地区牦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那曲市炭疽防治技术规程》《那曲市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程》等技术规程7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项,促进了那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援藏团队依托浙江市场优势,构建“检测认证+品牌策划+展销推广”帮扶链条,尤其在品牌建设上实现了三个第一,即协助班戈色瓦绵羊取得西藏第一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动嘉黎藏香猪取得了那曲第一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帮助色尼高奇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取那曲第一张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得益于品牌建设,在近几年的浙江农博会上,那曲牦牛肉干、高原藜麦等农产品深受消费者喜欢,年均销售额突破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