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棵大树集体“瘦身”
“三方协同”破解老旧小区“绿色围城”
记者 吴彰义
随着树冠上的枝叶接连落地,周筱玲家里的阳台迎来久违的阳光。“现在家里敞亮了,从窗口望出去,视野也开阔了。”
在金华开发区江南街道南苑社区的南苑小区,5天内完成72棵大树的精细化修剪。这场“绿色手术”既保留了树木的生态功能,又消除了居民的采光困扰,还探索出“三方协同”的绿化治理新路径。
“绿色围城”爱恨交织
南苑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56幢住宅被樟树、广玉兰等树木环绕。这片天然氧吧曾是居民的骄傲,但随着树木不断生长,问题也随之而来。
“居民对这些树是又爱又恨。”南苑社区网格员叶杉杉告诉记者,小区老年人比较多,他们对小区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却又深受其扰。“尤其是底楼住户,家里能不能晒到太阳,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
“树木太茂盛了,最大的困扰就是晾晒难。”周筱玲家住西12幢一楼,她说,不仅阳光被遮挡,而且绿化引来小鸟,晾出去的衣服经常会有鸟粪。
居民议事精准破题
居民盼着修剪树木改善环境,可树要怎么修?钱从哪里来?这些问题横亘眼前。
南苑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由南苑社区代收每年72元的垃圾清运费,绿化养护、修剪缺乏相应的资金,同时回缩修剪想要达成一致意见也不容易。
转机出现于社区探索包括社区、物业、业委会在内的“三方协同”机制。南苑社区举行“逢三说事”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前期,社区针对“居民诉求集中、遮挡情况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老旧小区开展排摸,邀请居民参与“逢三说事”议事会,共同探讨小区绿化修剪方案。会议上,居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有居民认为,小区内的树木生长过于茂盛,已经影响到采光和通风,应该进行修剪。有的居民提出,绿化修剪应该注重美观和实用相结合,既要保持小区美观,又要方便居民生活。有居民表示,愿意加入志愿队伍,在修剪时参与现场秩序维护。
通过居民议事,南苑社区党委联合居民自治代表、微网格长、志愿者征求意见,修剪树木的决议通过,对60多棵高大乔木、存在安全隐患的树木进行修剪。
精修细剪暖了民心
记者在现场看到,西12幢的香樟树有五六层楼高,树冠紧挨居民楼,加上交错的电线和狭窄的通道,给修剪带来多重挑战。
修剪作业团队负责人介绍,作业团队采用“登高车+人工修剪”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分层轮修、分段回缩”的精细化技艺,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为保障修剪作业顺利开展,社区和微网格长提前协调业主挪车,并全程监督修剪作业,做好解释和疏导工作。“我们前一周就公布了修剪通知,但个别住户还是将车停在树下,多亏了热心居民参与,他们人头熟,帮助通知移车,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叶杉杉说。
在修剪过程中,“计划外”的群众诉求也被及时回应。当有居民反映楼下未纳入修剪方案的桂花树存在隐患时,施工团队当即进行预防性修剪。最终,小区实际完成“整形”的树木增至72棵,超额兑现民生承诺。
共商共议难题不难
近段时间,不少市民致电市新闻传媒中心热线83186666,分享小区树木修剪的成功案例和建议:只要充分沟通、共同发力,树木修剪就不是难事。
针对青山弄、青春小区等老旧小区树木修剪难题,杨思岭社区、青春路社区人员走访居民,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继而形成共识。
“等天气晴朗,我们会邀请园林部门的专家到现场实地查看。”杨思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老旧小区树木修剪技术难题向专业部门寻求帮助,“民意协商”“资金难关”则由“大家商量着来”。
青春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青春小区中2幢与中3幢之间的绿化由于地理位置因素难以处理,需要解决技术及资金问题。“我们与小区物业、业委会进行沟通,计划下半年修剪去年未修剪的树木。修剪方案出具前,社区会邀请园林部门到现场查看,商讨修剪事宜,预估经费。之后,再通过社区、物业、业委会‘三方协同’机制破解修剪难题。”
“关注老旧小区绿化”
系列报道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