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武义新闻

工业聚“链”成势 产业向“新”提质

武义大力培育重点产业链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座谈会 桐琴镇凤凰山工业区(采访对象提供)

浙江永恒生产车间

记者 王文湛 文/摄

今年以来,武义县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强产业、优平台、抓项目、助企业,加快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固性及竞争力,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今年一季度,武义县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5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增长35.7%;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增长31.0%;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4.11亿元,增长11.3%。一组全线飘红的工业经济数据,充分展现出武义重点产业链培育建设“链”上发力、蓄势而进的良好态势。

聚焦产学研 共谋产业新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技术创新的前沿,具有高附加值和强大的产业链带动性,能够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月9日,一场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端装备制造”为主题的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武义举行,200多位来自国内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本地企业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前沿科技和创新技术,共话产业趋势,共谋产业发展。这场座谈会既是国内产学研不同领域精英的交流会,更是行业大咖为武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献计献策的“智囊会”。《智能制造与数字转型: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会专家精彩纷呈的主旨演讲,让参会的本地企业家充分感受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思路。

近年来,武义县坚持产学研联动、科教人贯通,成功构建以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业、电动工具制造业等为主导的现代高端装备制造业体系,成为创新突围的标杆县。目前,全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拥有规上企业99家,其中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打造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首台套产品24项。

除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电动工具产业也是武义的传统优势产业。该县作为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以及浙江省电动工具出口的核心区域,其电动工具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武义县拥有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550余家,总产值突破150亿元,培育了“博来”“华丽”“恒友”“意达”“聚杰”等数十个知名本土品牌,并与博世、百得等世界电动工具制造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出口市场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浙江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等荣誉称号。

而今,武义电动工具产业正向着更优的产业生态、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5月14日,2025电动工具发展大会暨武义电动工具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举行。全国电动工具领域的专家大咖、企业高管齐聚武义,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力量共谋产业新生态,助力武义打造中国电动工具产业集聚地转型升级新名片。

会上,浙江脉链品冠科技有限公司与武义县电动工具行业协会以及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分别进行项目合作签约,打开了武义电动工具产品出海的新通道。

这也是不到一周时间,该县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发展再次举办产学研交流及产业链招商活动,彰显出武义产业链深根固本、挖潜补短的新作为新担当。

产学研协同发力,企业需求是第一位,技术“用得上、用得好”是关键所在。近年来,武义县结合当地电动工具产业发展现状,组建了电动工具“先用后转”成果池,采取“地方研究院+高校资源”模式,以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和16家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驻武义技术转移中心为主导,围绕高校重点学科,以体系化、本地化引入高校创新资源为核心,构建高校在当地有组织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据了解,自开展科技成果“先用后转”试点工作以来,武义累计促成落地科技成果183项,惠及60家企业。今年初,在第二届浙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上,武义电动工具成果池入选省级首批“先用后转”成果池。

产学研一体推进,为武义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赛道、增强了新动能、培育了新产业。新能源赛道上,凌骁能源科技、盛美锂电等项目紧锣密鼓推进;低空经济方面,低空经济产业园规划和通用机场项目正谋篇布局;电动工具领域,聚杰电器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叫好又叫座,精力工具自主研发的高压无刷角磨机、减震电锤两款新品进入量产。一大批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探索实践,数字技术的倍增效应逐步放大……有了重点产业链的加持,武义工业经济的“底盘”不断筑牢。

近年来,武义坚定实施“工业强县”首位战略,以电动工具、高端装备等6条产业链为重点,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坚持向“新”而进、量质并举,“一链一策”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赋能产业链 培育工业新动能

今年以来,武义扎实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产业链迭代升级、赋能强基,全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六条重点产业链“链主、链长、链生态”协同发力,驱动工业经济强势发展。

重点产业链的培育不仅要看眼前,更要谋长远,需要根据最新产业发展趋势及地方资源禀赋科学布链,迭代升级。2024年,武义县确立电动工具、保温杯(食品接触容器)、高端装备(工业机床)、新能源材料、健康生物医药、半导体新材料为全县6条重点产业链。

为了推动县域重点产业集群成体系、成支柱、成支撑,武义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对既定的6条重点产业链进行迭代升级,保留电动工具、高端装备两条产业链,合并新能源材料、半导体光伏新材料为新材料产业链,扩充餐厨用品产业链为智能家居产业链,新增运动休闲产业链,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链升级为生命健康产业链。调整后六大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531家,占全县比重69.1%;2024年实现规上总产值556.8亿元,占全县比重70.2%。

固链、延链、强链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综合竞争力、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的关键所在。为此,武义聚焦“平台提能”“项目提速”“数改提质”,加快构建“抓好统筹、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服务模式,从平台、项目、数改三个方面入手对重点产业链赋能强基。

作为电动工具产业的链主企业之一,浙江博来工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电动墙面打磨机、电动搅拌机等电动工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60多个大类2000多个型号的电动工具产品。

“今年以来,公司各条产线基本都是满负荷状态。目前,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七八月份。”浙江博来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新建厂房全面竣工后,计划规划出4万—5万平方米生产用地,探索灵活合作模式,通过合资、合股等方式,邀请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围绕强链、补链两大核心目标,实现产业集聚最大化,聚合产业资源,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最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融合共赢。

“近三年,公司年均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3000万元,拥有专利工程师、认证工程师、3D造型师、电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多元化专业人才。”浙江博来研发部经理徐宛柘说,目前公司主要围绕建筑装修、汽车保养两大领域开展产品创新,除了传统交流产品,还开发了锂电产品以及高压无刷电机的应用,以满足特殊场景使用需要。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关键,武义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链改造升级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同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武义还聚集靶向强链,以提升产业链目标,推出系列产业链培育举措,力争全县重点产业链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突破615亿元,全力打造电动工具、智能家居2条百亿级产业链,其中智能家居产业链达到两百亿级。

浙江蚂蚁盒子家居用品有限公司是武义智能家居产业的龙头企业,专注于立方体储物柜、折叠衣柜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手握70余项专利,技术沉淀是企业稳健发展的底气。

“今年以来,我们以‘功能创新+品质升级’为突破口,订单比去年增长20%左右。”蚂蚁盒子副总经理夏晓华告诉记者,今年公司重点开发场景化解决方案,还有多款新产品正在研发中,接下来会陆续投入生产。

智能家居产业链是新扩充的重点产业链,要达到百亿级的产业级别,就需要像蚂蚁盒子这样的行业龙头,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夯实智能家居产业基础。

近年来,武义按照“龙头带动、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持续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构建完善的“链长+链主”协同机制,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巩固壮大特色新兴产业,一步步打通山区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堵点卡点,聚力打造山区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

服务全周期

“泉心助企”提能级

武义以“最优政策、最强平台、最好服务”为引领,推出一系列重点产业链扶持举措,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优化力度,不断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力量加入重点产业链,共同构建“技术共研、市场共拓、资源共享”的产业共同体。

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全力保障用工需求、聚焦用地需求“应保尽保”、涉企执法检查“无事不扰”、“高效办成一件事”、审批服务再优化……今年2月初,在武义县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经商局、人力社保局、建设局等9个涉企部门主要负责人逐一上台,围绕助企服务作出郑重承诺,彰显武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决心。

“我们定期举办‘亲清茶室’、政企恳谈会等企业家座谈会,聚焦行业重大问题,与企业共同商议对策,持续优化产业链服务。”武义县经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提升助企服务,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增链、稳链工作,狠抓平台共建、体系优化、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为武义经济发展赋能加码。

在武义,涉企服务是全要素、全方位、全领域。聚焦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看不懂、不会用”问题,进行政策“面对面”解读、“点对点”辅导;针对招引的重点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的配套项目,专项制定扶持政策。聚焦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在人才、质量标准、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造、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组织开展诊断咨询和对标提升服务。

除此以外,武义还积极创设全链条、全阶段、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和各类优惠政策。政府牵头,组织相关产业企业参加广交会、考察学习等,开展“外贸拓内销”“线下拓线上”行动,帮助中小微企业拓展海内外市场,帮助企业获取最前沿的市场信息,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打响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今年以来,武义秉持“泉心助企”理念,迭代升级优化营商环境“双18条”“助企暖企10件事”,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有温度、有热度的服务。涉企部门及各乡镇街道深入开展“泉心助企”“三全”行动,当好“金牌店小二”,为企业提供最便利的条件、最高效的服务,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另外,武义还建立涉企问题解决“全闭环”诉求办理机制。打通金华市“企呼我应”和武义县企业数智服务平台,集成“诉求提交”、“需求对接”等惠企服务功能,形成企业诉求提交、平台流转预判、诉求办理、结果反馈、评价通报的闭环机制,建立诉求“马上办”机制及诉求督办机制,持续以“服务企业”为本职、以“企呼吾应”为宗旨,确保政策红利和优质服务直达企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