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链、群、配”三字文章 打造搬不走的“链”接新优势
金华开发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先进制造业平台和重点产业链适配融合,加快全市先进制造业平台扩容调整,按照“主平台+组团”模式,强化十条重点产业链与平台有机适配,推动“一县一主平台”错位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平台能级和辨识度、竞争力。
今年以来,金华开发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为一个总目标,以新能源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健康生物产业园为两大主阵地,强化“链长制+链主制”双轮驱动,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平台承载力和产业集聚力。一季度,新能源及健康生物产业平台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62.9亿元,同比增长77.3%。特别是链主企业零跑汽车集聚本地供应商41家,3月份同比增长154.7%,首次登顶新势力品牌销量榜,拉动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总量首次跻身全市第三位。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成为开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的主引擎。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发区需要立足优势、扬长补短,全力做好“链、群、配”三字文章,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搬不走的“链”接新优势,进一步夯实金华开发区万亩千亿集群的“压舱石”。
一 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念好“链”字诀
完善政府工作机制。制定落实《开发区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产业推进工作专班,落细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持续开展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国内、省内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升产业研究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找准重点发展方向;深化“四大双百”活动,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加快惠企政策兑现,提振发展信心。
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深化“政府+基金+产业链”招商模式,推进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强链延链补链,力争二季度落地九州新材等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8个。强化零跑汽车、万里扬、今飞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聚焦“高精尖”零部件项目,如激光雷达、智能域控等高门槛、高附加值项目,通过招引供应链上的关键零部件企业项目落地,迭代升级现有产业链,提升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层级,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已通过国土空间三区三线规划,新增产业用地近6000亩,容纳空间相对充足。
紧盯项目建设进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大零跑汽车南侧600亩地块等供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力度,力争完成工业用地供地1100亩,实现“地等项目”,助推产业项目提速。扎实做好做实项目前期基础工作,抓重点求突破,倒排时间,力争项目早开工。全力解决项目建设投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综合运用要素激励、协议履约等手段,促进项目早落地、快投建、早达产。
加强产业链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争取用地计划指标;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等储备,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盘活腾出存量工业用地,优先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重大项目、示范工程。统筹能耗和污染排放容量指标,优先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园区、重点企业新建和技改项目的用能、排放需求。
二 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雁阵集群”,念好“群”字诀
政企协同推进合作。探索建立链主企业认定机制,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确定零跑、今飞、万里扬等龙头企业作为区域链主,参与引进配套企业项目前置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即敲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重大项目与配套项目同步实施,建成后既有市场又有利润,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企业主管部门搭建桥梁,推动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着力打造链主企业品牌效应,通过项目招引不断丰富零跑汽车等链主企业的产品矩阵,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拓展主流销量细分市场,推动零跑汽车链主企业产值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凝聚合力做大做强。政策扶持上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搭好创新生态平台,努力向上为企业产品的创新提供应用的市场和机会,如列入省级工业新产品的、技术创新的、首台套的产品在全省形成一个创新的生态链条,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应用,转化成市场效益;优化整合资源,形成扬长补短的格局,让产业链形成强强联合、细化分工。加快形成“零跑汽车整车做链条,万里扬、今飞做支撑,下游企业再给万里扬、今飞做配套”的金字塔链条。
搭建平台拓展市场。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积极参与对外贸易,搭建出口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风险预警等服务。发挥金华“一带一路”支点城市优势,协助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进国际化步伐。以零跑汽车与Stellantis合作成立的零跑国际合资公司为基石,助力零跑汽车向欧洲等国开启电动汽车销售,并进军印度和亚太、中东、非洲以及南美等市场。
建设产业链共同体。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产业链共同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供应等各环节,建设产业链协作平台,开展协同采购、制造、销售和配送,提高产业链协调性和供应链协同水平。通过定期走访龙头企业,掌握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投资意向,紧扣本地存量企业产业配套需求精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法效应,逐步补齐产业链缺失部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细分领域上下游企业快速聚集。积极推动产业“链、群、配”协同发展,加快吕塘物流、达亚汽车车身轻量化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三 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服务水平,念好“配”字诀
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金华创新联合研究院、国检中心、新能源汽车小镇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平台在技术开发、工业设计、质量管理、政策咨询方面的优势资源,引进高水平智能化改造、成果转化技术经纪服务团队,提升中科孵化器运营团队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器体系迈上高能级,建设形成统一高效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当前,开发区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小镇专设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项目、政策、金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围绕企业需求,构建“企有呼、吾必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创新深化“拿地即开工”“竣工即验收”“验收即发证”等增值化服务,切实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服务获得感。建立“链式”服务机制,通过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持和制度配套。如金华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是应用型产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更大,对这类人才的住房、子女就学等结合企业税收贡献等给予政策支持。
构建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探索“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的支持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培育集聚一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机构,面向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股权转让、风险基金等方面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为拓展延伸金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促进产业整体提升,拟参与组建总规模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加大新能源产业投资力度,发挥基金招商作用。
加快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整合本土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及产业头部企业设备、人才、项目等优质资源,实现企校人才共享、互聘互用,精准对接企业,高效跟进做好服务。引导本地高校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学科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联合设立现代产业学院,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八婺金匠”等高技能人才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