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兰溪新闻

以兰溪人缔造百年“五芳斋”为“助攻手”

打造“江南美食策源地” 续写香飘四方粽子史

记者 金晓

端午节又要到了,兰溪满城粽香。

兰溪人对粽子的热爱可以说是到了骨子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粽子;过年了,吃粽子;还有很多传统节日的吃食,都可以用粽子代替。每逢喜事粽子也不可或缺,生日、结婚、做寿、迁居、升学……都有粽子的踪迹。

一说起粽子,绝对绕不开百年老字号五芳斋。然而,这家嘉兴的百年老店,创始人和传承人都是兰溪人。五芳斋的百年史,恰如一部在外兰溪人的奋斗史。

1921年,18岁的张锦泉在嘉兴张家弄口开设“荣记五芳斋”粽子店,首创将火腿、鲜猪肉入粽的兰溪式配方,打破了嘉兴只有白水、豆瓣、红枣、红豆、碱水粽的品类局限,奠定“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的产品特色。

几年后,苏浙沪一带开办许多打着五芳斋招牌的点心店。“荣记五芳斋”对面开出两家粽子店——冯昌年的“老五芳斋”(合记)、朱庆堂的“顶顶老五芳斋”(庆记)。3家粽子店三足鼎立,一时成了嘉兴这座江南古城的独特风景。

1948年,同样18岁的兰溪人姚九华进入“荣记五芳斋”当学徒,与五芳斋粽子结下不解之缘。在五芳斋的粽子制作技艺传承过程中,姚九华严格遵循五芳斋的祖训,对粽子制作工艺的每个环节都有苛刻的要求,坚持选用最优质的原料,如猪后腿精肉、脊膘肥肉、徽州伏箬叶、糯性十足的优质糯米,以及“大红袍”赤豆等。作为公私合营后五芳斋店负责人,他精心研究并建立秘方的传承机制,从而塑造了五芳斋粽子经久不衰的品牌形象。

从1948年进五芳斋当学徒,到1990年退休的40余年里,姚九华作为五芳斋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传人,带领五芳斋经历了几次历史变迁,为五芳斋这个金字招牌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姚九华也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五芳斋登陆A股市场,成为“粽子第一股”。

张锦泉创始了五芳斋,姚九华力挽狂澜使五芳斋得以续存,并成为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粽子里飘散着兰溪的味道,是兰溪人开启了这绵延长达一个世纪的商业传奇。而今,这个传奇激励新一代兰溪人以粽子为“助攻手”,全力打造“江南美食策源地”,再写一部香飘四方的粽子史。

兰溪粽子选用颗粒均匀无碎的优质糯米,伴以三伏老油、陈黄酒,馅肉必是鲜嫩皮骨,粽箬选用汤溪伏箬,包扎不漏气,扎粽绳松紧适中,烧煮讲究火候。食之,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鲜,咸淡可口,清香扑鼻。

昨天,记者在兰溪市区一家粽子店铺内看到,有大肉粽、板栗粽、青豆粽,还有新口味的乌饭豆沙粽、乌饭鲜肉粽……咸的、甜的、荤的、素的,不同口味的粽子应有尽有。厨房里摆满了清香的粽叶、浸泡过的糯米及各种馅料。店员说,每天要手工包400多个粽子,老顾客比较多,销量比去年有所增加。

游埠古镇的三伏太酱油曾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游埠古粽正是选用这百年酱坊里晒足180天的三伏太酱油,来腌制当地上等的花猪肉。如今,游埠古粽、一全香粽、李渔家粽等兰溪粽子在当地和周边县市已小有名气。

今年端午节临近高考季,位于兰溪市女埠街道的金华考神食品有限公司精心推出的“考神故里粽子礼盒”迎来产销旺季,其独特的口感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受到顾客喜爱。

女埠街道渡渎村是明代礼部尚书、教育家章懋的故乡,又被称为“考神故里”。章懋(1436—1521),9岁初通四书大义,10岁能文,14岁通史,而后浙江乡试第一,再后全国会试第一。两元及第,闻名遐迩。“‘考神故里粽子礼盒’上印有章懋的《赐粽》古诗,借助这美好寓意,希望能给莘莘学子带来好运。”昨天,金华考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童燃嫂对记者说,他们精心包了各种口味的“状元粽”,除经典肉粽、蛋黄肉粽、板栗粽等,还创新推出桑葚豆沙粽、五谷杂粮粽、黄米玉米粽、藜麦粽等新口味。

作为“浙江特色伴手礼”,“考神故里粽子”的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款富有兰溪故事的粽子,让消费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了解章懋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直观感受兰溪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