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金开新闻

对1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密一案”保护

“知产警官”护航企业向“新”而行

记者 胡晨歆

“从报警到破案,速度快得超出预期。”昨日,金华开发区内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3月,该企业一款新产品外观被小作坊仿冒,但对方迅速转移生产设备,导致现场证据不足,企业向市公安局江南分局“知产警官”张岩峰求助。张岩峰立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调取物流信息、资金流水等电子证据,72小时内锁定嫌疑人并查封生产线,有力保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

为破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痛点,今年江南公安分局推出“知产警官”工作机制,选拔出20名法律、技术侦查、网络安全等多领域人才组建“知产警官”团队,以“刑事保护+法治服务”双轮驱动,构建集预防、打击、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一旦企业遭遇知识产权侵权,“知产警官”将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提供法律咨询、证据收集、案件侦办等全方位支持,确保企业商业秘密得到严密保护。

“守护企业创新‘密码’,不能等案发再行动。”和张岩峰一样,“知产警官”陈俊的主要工作就是“游走”在各大企业间,指导企业做好前置防范,从源头杜绝被侵权的情况。他说,在一次走访中,零跑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提出“和外部供应商合作时,如何保障商业秘密安全”的问题,他便建议企业在合作前就与供应商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并在数据传输环节采用加密技术,有效防止泄密风险。

“每家企业技术领域不同,侵权风险点各异,必须精准施策。”江南公安分局侦查打击中心侦查办案大队四中队指导员李彦晨介绍,为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知产警官”会分类制定企业“体检清单”。团队通过走访调研,梳理出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秘密保护薄弱环节,联合市场监管、司法等部门,从合同审查、数据加密到维权路径提供全流程指导。例如,针对某新能源企业海外专利布局需求,“知产警官”协调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完成国际专利申请,并指导建立海外侵权监测机制。

据了解,今年以来,江南公安分局对辖区19家高新技术企业实施“一密一案”保护,通过建立专属知识产权档案、动态跟踪风险、快速响应侵权线索等措施,为企业量身定制保护方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

面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该局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2024年以来,共破获知识产权领域违法犯罪案件11起,打掉犯罪团伙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不能靠公安单打独斗。除了组建专业的打击队伍,江南公安分局还推动建立“行政+司法+企业+行业协会”协同机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络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与法院、检察院建立案件会商制度,统一执法标准;联合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法治教育基地,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培训。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们将对中小微企业加大法治化保障力度,深化多部门合作,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大格局,护航越来越多企业向‘新’而行。”江南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