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预警设备入户
武义筑牢山洪防御屏障
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记者昨在武义县壶山街道清塘下店村看到,该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检查村里安装的入户型报警器,并和村干部一起指导村民使用。“安装入户的村民名单和连接状态都在这里,扭这个钮就能知道风险等级。”村干部指着设备终端显示屏介绍。这是武义县为提升山洪灾害预警能力,在全市率先安装的智能预警设备之一。
据了解,武义县水务局指挥中心是智能化预警的“大脑”,其大屏幕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与水雨情服务系统实时联动,对重点村落的水位、雨量进行毫秒级精准监控。基于实时数据生成的分析研判结果和避险指令,通过预警体系实现秒级响应与传递。为打通预警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米”,特别是针对山区地形复杂、传统预警广播覆盖不足的痛点,今年以来,该县大力推进智能预警设备进村入户工作。目前,已在包括壶山街道清塘下店村、熟溪街道塘里村在内的10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安装了100套智能预警设备。该设备利用4G+无线信号直联农户住宅,与指挥中心系统协同工作,确保避险指令最终精准直达农户。其特有的语音播报与强光警示功能,特别针对后半夜人员熟睡场景,形成强光闪烁与高频警报音的双重唤醒机制,有效解决了夜间预警难题。设备安装后,相关村社及时组织使用培训,确保农户“会用、管用、能用”。
进入汛期,面对县域小流域众多、易受台风及强对流天气影响而暴发山洪的严峻挑战,武义县聚焦“精准化责任、智能化预警、沉浸式科普”,全力筑牢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固防线。
在责任落实方面,武义县织密防御责任网。该县对94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的4171名常住人员(其中高风险区2747人)开展拉网式信息复核,以村为单位建立到户到人的风险清单,并逐一明确转移责任人。依托“人防+数防”模式,将责任链条完整嵌入省水利厅“山洪四预”平台,实现县、乡、村、户四级责任闭环管理,确保“户有人联、责有人担”。
在提升群众防灾意识和能力方面,武义县创新推出沉浸式防灾科普。在4个小流域山洪重点村及景区设立特色沉浸式防御宣传栏,打造“防灾教育基地”。宣传栏内嵌历史山洪灾害的现场实录音频与实景照片展板,群众扫码即可观看小流域山洪科普宣传片,直观感受山洪威力,系统学习“防、避、救”全流程知识。这种“实景警示+数字赋能”的模式,将防灾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掌上体验场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防御山洪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