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新闻三秒区

绿染巷陌 情暖老墙

七旬老人服务邻里二十余载

记者 卢师慧 吴彰义 文/摄          

在婺城区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青山四弄,77岁的施金云用20余载春秋,将一方不足40平方米的小院打造成生机盎然的“世外桃源”,更以一副古道热肠,温暖整条巷弄的邻里。

绿意满巷间

6月26日下午3时,记者走进施金云位于青山四弄7号101室的家。穿过简朴的客厅,一扇明亮的玻璃门后,满眼葱茏的绿意瞬间涌入眼帘。推门而入,不足40平方米的小院别有洞天——30多种花木盆栽错落摆放,生机盎然。

施金云在青山四弄住了51年。20多个寒暑,侍弄花草、照料鸟儿虫鱼,成为他退休生活最大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他的家庭曾获省级“绿色家庭”荣誉。

这个小院堪称“世外桃源”,空间利用巧妙,盆景虽密却井然有序。“人家的盆景大多是买的,我的大部分是自己一点点培育、修剪出来的。”施金云如数家珍。他还为盆景精心布置小陶塑点睛,比如在海棠旁伴牧童、映山红旁立小猴,让静态植物平添了灵动的故事感。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个悬挂的老式玻璃壶,里面养着水培植物,尽显老人的生活巧思。

为充分利用空间,施金云搭了简易梯子通往露台。这里阳光充足,摆放着更多喜阳的盆栽。几个鸟笼悬挂一排,画眉鸟在笼中欢快跳跃。“每天早上6点左右,它们就准时开唱。邻居们说,这是街巷里的‘天然闹钟’。”施金云说。

施金云的小院给邻里带来了生态福利。每到金秋时节,桂花飘香,楼上邻居经常忍不住探身窗外。

遇见施金云,邻居们总爱夸赞:“施师傅,你种的花草真养眼,看着就舒心。”

施金云播撒的绿意早已延伸到自家小院外。巷子旁的空地上、花坛里,整齐地摆放着他精心养护的盆栽,实实在在为周边环境增添生机与美感。

“这里都是老房子,但有了施师傅就有了不一样的风景。”居民王师傅说,施金云每天给花坛浇水,养的植物令人赏心悦目,他和一些老邻居都舍不得搬走。

“房子是小了点,但只要心里装着这份热爱,再小的地方也能长出满眼绿意。”施金云整理着巷边的绿植说。

热肠暖巷陌

在邻居眼中,施金云不仅是“花痴”,更是“热心肠”。他的正能量就像院中的绿植一般,不断向周围延伸。

“不少居民家里的电灯坏了、开关不灵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施师傅。”社区工作人员盛海杨说,担任了20多年小组长的施金云,是小区公认的“万能工”。

青山一弄至五弄的房子建成已有四五十年,基础设施老化。无论是本弄的楼道灯不亮、邻居的家电出小毛病,还是其他几弄的居民听说他手艺好辗转相托,施金云都会带上工具及时上门。

前段时间,一场急雨过后,巷子外人民东路公交站旁,一棵大树的粗壮枝干被风雨折断,摇摇欲坠地悬挂在半空。施金云得知后,回家找来一根长棍和结实的绳子,巧妙地用绳子套牢断枝,借助杠杆原理,硬是凭一己之力将这根重达百斤的断枝安全卸了下来。

无独有偶。几天前,隔壁五弄有居民家通风口处发现了蜂巢。施金云得知后,赶紧带上水泥和木板,帮忙把通风口封堵得严严实实,解除了困扰。

一人带众人

在他家中,有一个宛如“百宝箱”的工作台。螺丝刀、扳手、钳子、电线等各式工具和小零件琳琅满目。光手电筒就有手持的强光款、头戴的矿灯款等。这些工具是他服务邻里、处理社区事务的得力助手。这个工作台,除了偶尔用于侍弄花草,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为邻居们排忧解难。

早前,青山四弄与五弄之间的一堵围墙出现严重裂缝,随时有倒塌危险。维修需要两边居民共同分担费用,但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原单位已破产,筹集资金困难重重,施金云就先行垫付四弄居民该分摊的费用。他的担当和行动力感染了大家,最终促成围墙的顺利修复。

施金云的热心,也带动其他居民参与到家园共建中来。青山一弄1号门口的香樟树池,就是他牵头与住户合力修建的,有效解决了老树根系撑裂围墙的安全隐患。青山四弄的暗沟遮板损坏下沉,居民施跃春在告知施金云后,主动承担了维修任务,运来砂石水泥,重新铺设了遮板。

“我以前租住在这里就认识施师傅,后来买房也是他牵的线。他平时要操心的事太多了,我们能搭把手就搭把手。”施跃春说。

居民王仁权也常去施金云家串门。他说:“老施这人热心肠、肯实干、手艺好,街坊邻居没有不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