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生:点点“星火”温暖你我
记者 冯俊江
“每次有活动,华生叔总是第一个报名”“连续19年献爱心,让人敬服”……在巍山乃至东阳的志愿者群体中,提到赵华生,大家都会尊称一声“叔”。这不光因为他今年刚好70岁,更在于其持之以恒做公益慈善的榜样力量。从自立自强到无私奉献,他的故事,以点点“星火”温暖着无数人。
从受助到助人
坐在巍山镇综合文化站三楼社志中心,赵华生总会下意识地用右手摸摸左手。“向上向下各翻90度,这是我的极限,正常人的一半。”11岁那年,他上树掏鸟窝时不慎摔下来,左手着地,落下四级伤残。
赵华生没有被打倒,反而变得更加坚强。1997年,他在家乡巍一村办起养殖场,首批购入17头母猪,和妻子吕秋芳起早贪黑,最多时生猪存栏超280头,养殖场被评为金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其间,东阳市残联送来2万元帮扶资金和17万元贴息贷款帮他渡过难关。
2006年,他偶然参加巍山志愿者协会“捐寒衣送温暖”活动,捐了1000套羊毛围巾和手套及2000元现金。从此,他的公益之路一发不可收拾。逢年过节,他自掏腰包慰问村里的困难群众和老党员,组织志愿者为东阳市百余名高龄老人扫地、洗衣。
作为残疾人,赵华生深知同伴的难处。他主动结对帮扶困难残疾人,捐款捐物,将自家种的大米送给镇上残疾人。“19年来,华生叔参加公益活动超2000次,捐款金额虽不算最多,但这份坚持让人动容。”巍山镇社志中心主任麻武刚说,“涓涓细流汇成大爱,这就是华生叔的魅力”。
点亮“微心愿”
从中年到老年,赵华生的公益热情未减。2019年起,他接触“微心愿”活动,为云南、四川等地的彝族孩子圆梦。每次他总是第一个认领:“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那些孩子的心愿简单得让人心疼:一本书、一双鞋、一盏台灯……每当收到“微心愿”信息,赵华生总想将孩子们的心愿一一实现。
他第一次帮助的孩子名叫和斌,父母双亡,心愿是一床温暖的被子。赵华生看到清单就脱口而出:“这床被子我来买。”当和斌通过老师转达感谢,说“爷爷奶奶今年有新被子盖了”,赵华生泪湿眼眶。此后,他与和斌结下不解之缘,定期寄去学习用品,默默守护孩子成长。
在他的带动下,巍山镇“微心愿”活动如星火燎原,相继有1000多个孩子的心愿被点亮,温暖了上千户家庭。今年春节,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寄来感谢信:“水滴虽微,渐盈大器。您的帮助让孩子们更有学习动力,前途更光明。”
为烈士寻根
作为一名老党员,赵华生有着深深的家国情怀。
一次公益活动中,他得知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组织了“烈士寻根”活动。于是,走村入户收集点滴线索成了他的日常。“烈士寻根是和时间赛跑,晚一天,英魂回家的路就多一分艰难。”
巍山地处东阳、嵊州交界处,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批烈士牺牲在该镇胡村村。赵华生听老一辈讲述烈士事迹后,辗转联系到烈士所属部队及其后人,促成他们从南京赶来东阳祭扫。
另一次,他帮朋友寻找在抗美援朝战场失踪的叔叔,克服资料缺失、姓名一字之差的困难,最终确认烈士身份,圆了朋友家族夙愿。“家人叫‘赵银宝’,部队叫‘赵宝银’,核实后家人终于安心了。”赵华生回忆。
在社工、志愿者等的共同助力下,10多年来赵华生促成32名烈士亲属祭扫,帮助30余位老兵魂归故里,还为烈士绘制56幅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