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婺江潮·理论周刊

完善基层监督体系 推动“一肩挑”干部廉洁履职

陶晓瑜

“一肩挑”后村级权力更加集中,如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建立更有效监督机制,强化村级“一肩挑”干部的监督管理是当务之急。在人情网、工作网、生活圈交织重叠的熟人社会开展监督,一定程度上存在上级“事后监督”、自我“监督顾虑”、外部“监督不力”问题,影响监督成效。如何开展好“一肩挑”背景下村干部的监督工作,构建完善的基层监督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之举。

建立内外协同的监督体系

通过处理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关系,构建起以内部监督为核心、上级监督为保障的村级事务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村民这一内部监督主体意愿强烈、便捷直接的优势。村庄资源、资产、资金等归全体村民所有,其管理是否公正、程序是否公开、结果是否公平,均会影响每个村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村民的监督意愿更为强烈。

充分利用外部监督更具权威和威慑的优势。上级纪委监委、乡镇党组织更具强势性和权威性,能有效震慑违纪贪腐人员。建立上下互动的复合型监督体系,有效结合内部监督的信息获取优势和外部监督的权威性优势,将村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并通过流程化、标准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

构建多元主体互动的监督体系

村级监督是党领导下的农村基层权力监督体系,是一个多元主体互动的过程,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动和同级之间的互动过程,有力推动农村基层权力监督体系的运作。

推动乡镇(街道)党(工)委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党内监督互动,乡镇(街道)党(工)委通过领导、教育管理、监督、纪检监察等方式实现党内监督,为村监委监督结果的落实提供坚强的上级党委支持,保证村监委的权威。

促进乡镇(街道)组织和纪检部门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之间的业务指导互动,通过工作例会和工作报告制度,全面掌握村务监督工作情况,及时消除乡镇(街道)与村级层面的信息不对称,为村务监督委员排除干扰、行使监督职责创造必要条件。

完善村级组织之间的内部监督互动,村级各组织机构之间以村级事务管理为依托,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良性运作,通过村务公开、严格监督流程、完善反馈机制、开展调查分析、提出意见建议、发现纠正问题、反馈监督结果等工作流程,实现村级组织之间的内部监督。

打造规范有序的复合型监督体系

以现实基层治理问题为原点、广大村民的现实需要为根本、民主监督的自治特性为内涵,注重行政力量的总体性安排和保障性介入,打造以“制度规范、群众参与、有序监督、分权制衡”为特色的复合型村务监督体系。

规范性监督。创新完善村务监督相关制度,使村务监督从无序公开转变为有序公开,通过决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规范村务公开的每个环节。武义县是“后陈经验”的发源地,通过出台《武义县村级事务工作流程(试行)》,明确32项村务运行的执行主体、程序步骤,推进村级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清单化,完善村级权力规范运行机制,使村级民主有了实质性内容,并得以高效、规范运作。

程序性监督。在村务决策过程中,村务监督委员会应督促村两委严格按照村级决策规定程序和要求执行。村监委会则按照“村务监督委员会收集民意—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村务联席会议并提出意见建议—需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村监委会应组织召开—村务监督委员监督决策公示结果—村务监督委员会跟踪实施情况”的程序严格实施监督。

精准性监督。探索差异化监督,推行“双述职两反馈”制度、民情监督员制度,探索差异化村务监督机制,金华市在不断完善和拓展“后陈经验”过程中,培育出“管家型”“经理型”“娘舅型”“监理型”村监委,完善村务监督多主体参与机制,实现村务监督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

时效性监督。强调监督的实时性,对村委会提出的公开方案进行审查,督促公开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公开,并定期报告监督情况,及时公布监督结果。武义县纪委通过推行村级“廉情走势图”为村(社)整治生态精准画像,完善村务监督全过程跟踪机制。村务监督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标准化手段的出现,确保村务监督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合理性监督。在“三资管理”中强调财务开支、公共资源交易、会议决议、相关审批程序等进行合理性监督,对有争议的业务(票据)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决定。

真实性监督。在监督类似惠农政策落实等,强调其真实性,针对惠农对象是否符合条件、是否按照规定办理,接受群众对相关政策落实问题的反映,发现不真实情况出现,要及时向村党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提出。

(作者单位:中共武义县委党校;本文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循迹溯源”专项重点课题《“后陈经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24WHSY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