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伯金瑞珩
金杭娟
金瑞珩是我的二伯父,金东区东孝街道雅芳埠村人,“北山四先生”之一金履祥的后裔。
他年轻时天资聪颖,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是高才生。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可惜的是,据说他在读书期间被日本人陷害,身体变差,还间歇“犯癫”变得狂躁。
我们家族里的人都没有这类疾病,他出国前人也好好的,回国后就这样了,所以村里人背后给他起了外号“瑞珩癫”。他如果不被陷害,本来会有不错的前程,可怜可惜了。
回国后,家里给他订亲,他因不满是包办婚姻,所以在结婚当晚,选择离家出走,以示反抗。当时都是这样婚姻包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包办原配妻子在老家,他在外地另成家,这就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当时我们是大家族,在当地是有威望的人家,这样的行为,会让家里人觉得脸上无光。
他喜好养鸽子,他那竹鸽笼有一人多高,打开笼门,人可以走进去。而且他有时在鸽子脚上缠放上哨子,等鸽子飞上天时,随风呼啸而过,哨子会发出“突突突”的声响,很是有趣。
抗日战争期间,金华沦陷,日军常来村里杀人放火抢掠。有一次,日军来雅芳埠村抓了一名本族的堂兄弟,正要押走,他看到了,凭借会讲流利日语的优势与日军交涉,日军放了那名村民,把他带到了位于赤松镇下钱村的据点。先是来软的“好言”相劝,让他答应给他们当翻译,为日军效力。我二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日军的要求,他说:“我誓死不当亡国奴。”从白天到当天半夜,日军再没有耐心,恼羞成怒,就一不做二不休,打了3枪,还用刺刀刺了1刀,我二伯就这样倒在了血泊中。更让人气愤的是,日本鬼子还曝尸,不让家人收尸,直到尸体经过日晒雨淋变质腐烂后,才让我父亲将二伯领回安葬。
现在,我将二伯父的故事讲出来,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但他是有骨气有义气的中国人。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面对日军的淫威,他没有屈服,展现了中国人的气节。他去世时,我才10岁。小时候父亲就跟我们讲他的事迹。他无儿无女没有后代,现在我93岁了,我的妹妹90岁,我还有一个弟弟85岁,等到我们这一辈走了,也就没有人知道他的事。作为家族成员,我们不能忘记他,依然为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