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一味中药成就了他的事业
这位金华人被誉为“神经药理学王国的夸父”
胡 丰
一位金华人被学界誉为“神经药理学王国的夸父”。
他是谁?
金国章,永康人,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家乡的一味中药,成就了他的事业。
埋下“研究中药
治病救人”的种子
1927年6月6日,金国章出生在唐先镇前渡金村,他先后就读于省立金华中学(金华一中前身)初中、高中部。
金国章最喜欢生物课,十分敬佩老师胡步蟾:“学识渊博,精通生物科学,讲授的生物学课程特别吸引学生……他允许在课堂内提问、讨论。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和明理思索的风气。”
一次金国章跟老师去采草药,交谈中他谈起自己曾不幸得了一场大病,高烧七天七夜不退,甚至一度昏迷不醒,危及生命。父亲请来中医诊治,喝了许多中药,最后总算有幸,起死为生。胡步蟾抬起头问:“是什么药治好了你的病?药中究竟什么有效成分在起作用?知道吗?”金国章摇摇头。胡步蟾笑着拍着他的肩说:“中药是个宝库,一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药虽然治愈了许多疾病,但很多成分、作用、毒性、药理都没有搞清。因此揭开中药中的许多谜,更好地为人治病,需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你的生物、化学都学得很好,今后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一定大有前途!”
在老师的启发下,“研究中药,治病救人”的种子深深埋在金国章的心里。高中毕业时,胡步蟾在他的毕业留言册上写下“科学报国”几个大字,更坚定了信念。他按老师建议,毅然报考浙江大学药学系,从此与药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安贫乐道 为国争光
在浙江大学,金国章刻苦学习,成绩优异。1952年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在入职调查表的个人志愿一栏,金国章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决心:我应该尽最大努力,将许多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清楚,以解除广大人民的痛苦。
在药学家丁光生教授指导下,1956年他开始承担中药延胡索有效组分的药理学研究任务,从此步入神经药理学的研究领域。
延胡索是著名的镇痛中药材,主要产在我市东阳、磐安等地。
以前,人们在用中草药防治疾病时,或用水煎、酒浸,或做成丸、散、膏等各种剂型。然而,它们的有效成分究竟是什么,却始终是个问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首任所长赵承嘏院士在极其艰难的工作条件下,于1928—1936年系统分析提纯了延胡索的10多种生物碱,以甲、乙、丙等命名,还确定了其化学特性和结构。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将这些珍贵的生物碱精心保存,使得金国章对“延胡索乙素”的研究成为可能。金国章常说,在延胡索研究中,如果说李时珍是执棒起跑的第一人,那么赵承嘏先生是接力第二棒的人,自己只是站在两位巨人肩上,要奋力跑好“第三棒”。
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精心研究,金国章阐明了l-THP是中药延胡索镇痛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又找到新的药源罗通定,均被临床验证所确认。l-THP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功的第一个神经系统药物,也是科学整理中药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这项成果被列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献礼项目。1959年10月1日,金国章作为上海市科技界代表,应邀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活动,登上了天安门观礼台。
根据延胡索中主要有效成分l-THP,1964年金国章研制成镇痛药颅通定(Rotundine)。此成果已载入我国药理学教材中,沿用至今,并列入国家药典。更重要的,他还发现颅通定具有安定作用,成为开拓研究新领域的源头,并由此发现新型药理作用。他将这些创新性内容撰写成论文,刊登在国际著名的《药理科学发展趋向TIPS》上,为国际上安定剂的发展指出新方向。
金国章也是我国从事脑内多巴胺神经药理研究的开拓者和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开拓了四氢原小檗碱同类物,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受体的科研领域。发表这方面论文130多篇,并撰写《脑内多巴胺生物医学》一书,系统阐述国际上的新成就和自己工作新进展,成为国内这领域的第一本重要参考文献。
他在1987年正式明确了L-SPD的“兼容作用”,1997年又提出了“匹配治疗”的观点。事实证明,金国章这个观点,比国际上提前20多年,为抗精神分裂症指出了“匹配治疗”的开创性研究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日后的研究进一步说明,“匹配治疗”的思路不仅针对抗精神分裂症,对抗抑郁焦虑及抗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已成当今新药研发的重要指导思路。
2001年12月,他的学术专著《中药延胡索研究中的新发现》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在国际上是第一本这方面的专著,属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第一流成果”。有关项目并获得国家新产品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等。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神经药理学研究,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金国章曾为法国国家健康卫生研究院和中国香港大学访问研究员,并先后访问了澳大利亚、葡萄牙、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他是中国药理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并任《中国药理学报》编委。自1980年起,长期担任神经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长达20多年。2018年他还担任永康博士联谊会名誉会长。
金国章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心怀国家和事业。他常说,个人作用是“沧海之一粟”,而人民事业犹如“长江之无穷”。2001年,金国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永康籍第一个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婉拒了很多高薪的兼职和行政职务,潜心于中药药理学科研。
金国章非常勤奋。无论是节假日、生日甚至过年时,他都会出现在实验室。别人可能觉得他很辛苦,但是他不觉得苦,经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金国章培养了20多名博士。他重视对学生系统而严格的训练及其学术氛围的熏陶,要求学生第一篇论文要写10遍,而他总是帮助一遍一遍地修改,一字一句仔细推敲。1992年他给全组科研人员提出了“安贫乐道,志在前程,为国争光”的共勉词。2003年又提出“勤思豁达明理念,笃志力行促发展,探索开拓求创新”的科研理念,他的教诲已成为海内外弟子们永远的座右铭。
师泽若水 润物无声
2018年《神经药理学王国的夸父——金国章传》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丛书中的一本。书中专门有一节为“难忘恩师情”,记录了金国章60多年前中学时代情景。
“金华中学老师们的爱国情怀、为人师表的风范、诲人不倦的精神及殷切的希望,无不对青年金国章产生正向影响力,引导他成为一个以国事为重、热爱事业、克己为人、淡泊明志、谦虚谨慎、认真敬业的人。”
金国章回忆说:“在胡(步蟾)老师的熏陶下,不少同学对生物学产生极大的兴趣。1947年我们毕业了,同班就有9位同学考取了大学的医药农专业深造,后来都成为教授、专家。例如王廷治、朱德钟、金国章等人都是受益者。这都与先生的启蒙教育有关。”金国章还发现一个特别现象:当年,几乎全国所有著名高校的生物系、医药农林科研院所、各大学、医院都有胡步蟾的学生担当重要职位。
金国章院士不幸于2019年1月29日因胃癌在上海病逝,享年92岁。
上海药物所李扬研究员撰写了《深切悼念金国章先生》一文,文中写道:“在战乱年代成长起来的金国章‘爱国救亡,匹夫有责’深入骨髓,且知行合一。最初是来自他成长中老师们对他耳濡目染的教育。小学时,放学前高唱爱国歌曲的熏陶;中学时‘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教导;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立志‘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金华高中胡步蟾校长,面对敌伪威逼诱惑,威武不屈的言行令金国章仰止……”
求知求是求真理,为人为师为育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金华知识分子,默默地为我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无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