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不仅推动大项目“跑起来”,更让乡村发展“旺起来”

金东区塘雅镇以“红色引擎”驱动全域蝶变

记者 胡一谦

“104名骨干带头奋战29天,488户农户100%签约。党员先锋作用就是攻坚克难的底气。”日前,在金东区塘雅镇下金山村征迁指挥部现场,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邢师军表示。作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公路港项目落地的关键保障,这份“塘雅速度”背后,是基层党组织力量在奔涌。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没有捷径,必须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真正与群众心连心。”该镇党委委员倪涵亚的感触源于实践。面对征迁难题,塘雅镇党委构建起“党委一线指挥、班子一线落实、干部一线攻坚”的三级联动机制,将组织力量压到最前沿。

征迁最忌“一碗水端不平”。塘雅的破解之道是阳光政策与赤诚交心:政策公开上栏,党员干部率先签约;入户时搬板凳、唠家常……“大家知根知底,更能建立信任。”该镇副镇长姚培成说。老党员徐有望第一个签约。在“板凳工作法”和老党员引领下,下金山村的征迁最终赢得广泛支持。

近两年,塘雅镇高质高效保障了18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完成房屋拆迁25.73万平方米、土地政策处理1.3万余亩,创下35天交地3000亩的“杨梅塘速度”。

党建活力不仅推动大项目“跑起来”,更让乡村发展“旺起来”。

塘雅镇党委立足万亩良田“金名片”,打造“一‘稻’奔富”党建联建品牌,持续深化央地合作、村校联营、村村联建等,搭建家门口的“稻田学堂”,培优育强“新农人”队伍,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塘雅镇横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金美新带领村民引进技术、整合900多亩葡萄园进行品牌化运营,去年产值一举突破3000万元。该村还成立“萄”醉横山共富工坊,与中国移动等联建单位合作打通线上渠道。95后返乡大学生徐欣欣从“书记直播间”起步,成长为村后备人才。

如今,“稻田学堂”已开展各类培训20多场,覆盖“新农人”1500多人次,为乡村注入源头活水。

党建触角更延伸至新业态。依托金华传化公路港,塘雅镇党委精心打造“卡家共富生态圈”,为货车司机群体构建“职业发展+家庭关爱+教育托举+权益保障”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已有300多名司机掌握了家具安装新技能,30多名“卡嫂”拓宽增收渠道。

为打造最优“人才生态”,塘雅镇党委推出“金东之心·塘雅@才”服务品牌,搭建“引凤归巢·青创空间”、开放“人才超市”、打造人才“租房一张图”应用场景、开展四季主题活动,累计服务人才超2000人次。

党建强,则发展强。2024年,塘雅镇获评省“红色根脉”强基示范镇,1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突破百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50亿元,同比增长42.4%。此外,今年1—5月,塘雅镇固定资产投资猛增171.5%,总量金东区第一;零跑汽车等高新产业扎堆聚集,青年创业潮涌金漪湖畔,澎湃动能清晰可见。

“塘雅的干部敢打敢拼,塘雅的党员能啃硬骨头,塘雅的群众最拥护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吴磊说,塘雅已进入发展快车道,这里“港”“廊”“链”主战场要素齐全,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路径清晰,全镇党员群众同心同向,必将为全市发展大局添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