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稻田产粮,更“产风景”

卢阳春:稻香深处田园梦

记者 罗钟炉 黄娇丽

7月,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村的千亩稻田内,稻穗初垂。该村党委书记卢阳春蹲在田埂上,用手轻抚一株倒伏的稻穗,眉头微蹙:“得赶紧让种粮户来看看,这几垄怕是要影响收成。”

“多走动,村里大小事务才能心中有数。”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卢阳春多年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早在1993年,寀卢村19名党员在75亩承包田试行“撒直播法”,意外破解农田抛荒难题,逐步形成以“农技+农机+集体化服务”为核心的寀卢经验。2013年,卢阳春接过发展“接力棒”时,村里1200亩耕地抛荒率超过30%,“高低垄、泥巴路”的景象随处可见。

2019年,他带领村两委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回填改造农田,将零散的田块整合为1865亩连片良田。全面规划后的寀卢村,3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榨干用尽”。愿意流转的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愿意自行耕种的村民也能获得相应划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好地带来好收益,租赁给种粮大户的土地,每年170多万元租金;算上工业土地收租和物管收费等,总收入达300万元。每年春节前,这些收益都会按时发放到村民手中。

为了村民少奔波,寀卢经验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如今的“共享田园”5G信号全覆盖,土壤墒情监测仪、无人机植保设备一应俱全。打开“智慧寀卢云平台”,全村耕地数据一目了然。种粮大户郭江华管理270亩水稻,一年两季,仅凭一部手机就能遥控灌溉施肥,实现“云种田”,一人便可轻松完成全部工作。

稻田不仅产粮,更“产风景”。村东头,农业科技馆旁,一架退役飞机改造的“航空餐厅”格外引人注目,透过舷窗就能看到稻浪翻滚;往东是马术体验园,往西是儿童乐园,往北凤凰公园的老樟树郁郁葱葱。今年,村里将农业科技馆、“航空餐厅”、“寀卢人家”饭店等文旅项目公开拍卖承包。6月16日,杭州一家团队中标,获得5年租赁权。7月1日起,专业团队正式接收运营,村里有了新收入,部分村民也有了就业机会。

寀卢村目前有96家企业,本地企业占比约1/3,磁性材料产业已近40年历史,带动周边企业配套加工,加工费达数百万元,创造了众多就业岗位。然而,随着工业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去年,村民多次反映气味难闻,卢阳春迅速查明原因——部分企业主私下出租厂房,导致两家污染企业入驻。在他多次上门的努力下,一家企业投入30万元安装环保设备,另一家主动搬迁。如今,村里通过“腾笼换鸟”,积极引进科技型、高效、无污染企业。已有3家规上高科技企业入驻,预计明年投产后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未来还将引入更多优质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2024年,寀卢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千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8万元。产业兴旺后,卢阳春没有忘记周边村庄。2024年,寀卢村联合周边7个村启动“八村连片共富”计划,他牵头规划“农事体验+外景拍摄+红色研学”的精品线路。以强村带弱村、党建促联建的方式,“大寀卢”共富片区8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预计超600万元。

“总有人问我,当村党委书记这么累图什么。”卢阳春望着沉甸甸的稻穗,眼中满是坚定,“你看这稻子,扎根深了穗头才沉,乡村振兴也是这个道理。群众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