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亩黑土地广植中国稻 让“幸运安哥拉”梦想成真
义乌人用杂交水稻技术助力非洲国家端稳“饭碗”
本报消息(记者 罗钟炉 潘毅)“袁老师,这是我在非洲种的大米,又香又软。我永远牢记您的嘱托,让非洲更多的人吃上杂交米。”昨日上午10时,安哥拉幸运人集团董事长黄云丰手捧一把稻米,轻轻放在袁隆平院士墓前。这袋产自非洲黑土地的杂交稻米,凝聚着中非农业合作6年的成果。
“3年内,我争取让安哥拉300万亩黑土地全部种上杂交水稻,改变当地60%粮食靠进口的现状。”黄云丰在袁老墓前立下誓言。这一梦想,始于2018年他赶到长沙拜访袁隆平,两人因“让非洲人民吃饱饭”的共识相谈甚欢,袁老题写“发展杂交稻,幸运安哥拉”予以勉励。
2019年,袁氏种业与幸运人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着手在当地推广杂交水稻。黄云丰在非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1.5万亩扩展到2024年的4.5万亩,亩产超500公斤,达到当地传统水稻的3倍。袁氏种业副总经理姚震球曾率队前往安哥拉培育杂交水稻,他说,安哥拉土地资源丰富,至少有1500万亩土地适合种杂交水稻。
黄云丰不仅是商人,更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在非洲创业多年,最大的感受是:“经商是授人以鱼,推广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获得感不一样。”目前,黄云丰在安哥拉马兰热等3个省建有8个农场,面积达300万亩,租期60年,大部分是适宜耕种的黑土地。如今,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的中国耕种设备不断运往安哥拉,200多名本地人在培训后上岗,在4.5万亩土地上与中国农技人员一起耕耘。农场种植的粮食在附近市场就能销售一空,其价格比同等进口产品便宜了30%以上。300万亩农田全部开辟,将给当地带来近万个专业技术岗位。为了培养更多农机操作人员,黄云丰已着手在安哥拉创办一所农业技术学校。
为了赶在9月雨季到来之前大干一场,已经5年多没回国的黄云丰,特意赶回义乌,7月1日召开了一场面向全国80多位投资者的出海非洲推介会,他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去非洲逐梦。
袁隆平院士曾说过,粮食安全是全球课题,尤其在非洲,“覆盖全球梦”需加强国际协作。如今,中国技术、非洲沃土和华人勤勉的结合,正让“禾下乘凉梦”跨越国界。正如安哥拉农业和林业部长安东尼奥·阿西斯所说,中国拥有技术、经验和设备,而安哥拉拥有大片肥沃的待开发土地,两国农业合作不仅可以满足双方粮食供应需求,还将为其他非洲国家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