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小过快处”落地 20分钟化解小微经营难题
本报消息(记者 张婧 通讯员 张怡婷)近日,兰溪市一家副食品店货架上两包过期调味料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却意外成为金华市“小过快处”新规的首个受益者。这起货值仅12元的小微案件,从发现到处置全程不到20分钟,折射出执法方式的创新性变革。
6月23日,兰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例行检查中发现,某副食品店货架陈列着两包过期调味料。根据《食品安全法》,销售过期食品本应面临行政处罚。但经核查,店主系初次违法,货值金额低且商品未售出,当事人主动提供了完整的进货凭证,符合市场监管总局《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一)》的免罚条件。
“我们当场启动‘小过快处’程序。”执法人员打开手机端执法系统,拍照取证、录入信息,并在督促店主立即下架销毁问题商品后,现场指导其建立食品定期自查机制。整个过程较传统流程提速50%以上。
“原以为至少罚几千元钱,没想到既免罚还教我们整改。”店主感慨,“这种有温度的执法,比罚款更让人心服口服。”据悉,“小过快处”模式是我省的创新举措,旨在推动深化服务型执法,从而更好激发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兰溪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依托数字化手段促使执法流程精简、执法效能提升,以制度创新平衡“严格执法”与“包容审慎”,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采取警示教育、纠错指导代替行政处罚。目前,该局已梳理9类适用“小过快处”的违法情形,涵盖广告、食品、产品质量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