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金华市中小学生怎么读书?读得如何?听听专家怎么说

“暑假阅读可以从兴趣出发, 进行自由阅读”

记者 王峥怡

金华市中小学生怎么读书?读得如何?

前段时间,在2025年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展示活动上,本年度《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从《蓝皮书》看,我省中小学生阅读状况总体保持良好势头,同时也呈现出阅读碎片化现象、城乡学生阅读情况存在差异等特点。金华的情况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本地中小学教师、家长及金华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对我市中小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

校内与校外 合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据《蓝皮书》调查情况来看,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图书阅读率为94.31%,保持良好势头。高阅读率在金华也有所体现。“中小学生借阅量占七到八成,是阅读主力人群,其中小学生的借阅量最多。”金华市图书馆专职副书记贡燕说。为了推广阅读,市图书馆与金华6所学校开展馆校共建活动,为每个学生免费办理图书借阅卡,总计发放1.6万张。“通过发放借书卡,学生进馆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更高了。”

除了办理借阅卡,今年的“世界读书日”,金华市图书馆与金华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联合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由学生写下书单,我们量身定制,为他们送去心愿书籍。”此外,市图书馆还通过开展作家进校园等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本土作家资源,探索分级阅读课程,将优质阅读资源送到校园。

除了校外的力量,金华各学校在校内营造良好阅读氛围上下了不少功夫。不少学校在每年4月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月系列活动。例如,金华市李渔小学今年的读书月主题活动,每个年级选一本书深入研读,引导学生从单本书籍延伸至系列书籍阅读。

各班级在推广阅读上也各出新招。“我们班三管齐下,孩子们阅读量是非常可观的。”金华市东苑小学二(11)班班主任张小丽说,通过语文课堂链接经典读物、课外阅读导读课深化理解、学科漂流书单拓宽广度“三线”并行,并加以跟踪了解,形成“阅读—分享—反馈”的闭环。还有的班级通过开设阅读课、设置读书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此外,校园图书馆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东苑小学图文中心藏书丰富,且配备了电子阅读器和朗读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李渔小学芥子书院藏书数万册,校园卡开通了借阅功能,鼓励学生假期带书回家阅读。不少班级额外设置班级图书角,让班里的书籍流动起来。

质量与数量

平衡需要掌握阅读策略

《蓝皮书》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中小学生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比2023年多了5.53本,高于全国平均;而阅读时长与2023年基本持平,略低于全国平均,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小学生的阅读碎片化现象。

“阅读碎片化是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对此要有一个辩证的态度,既承认其存在的价值,又要认识这种阅读方式的局限性。阅读的本质是思考,而有思考的深度阅读需要时间和专注,这是碎片化阅读难以替代的。”金华市南苑中学副校长成雪春说,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阅读水平的两个维度,两者平衡得好,既可避免视野狭窄又避免浅尝辄止。

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业压力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所压缩。相比小学阶段,初中生阅读更需讲究策略。“阅读前要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跳读、精读或二者结合,另外要合理分配阅读时间,可以采用‘二八定律’,二分时间给80%的广泛阅读,八分时间给20%的深度阅读。”成雪春说。

小学阶段也出现了一定的碎片化阅读现象。“受互联网短视频影响,一些孩子不容易静下来深度阅读。”张小丽说,这需要家长合理地引导。但她也表示,若是互联网短视频利用得当,也能成为激发孩子兴趣的手段。“通过一段精彩的视频,激发孩子的兴趣,阅读之后再通过网络找一些评论资源,引导孩子去看不同的观点,这是非常棒的阅读激励。一些历史类书籍,网上有动态视频作为静态纸质阅读的补充,都是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起来的。”

此外,金华市李渔小学副校长陈方正也认为,不必视碎片化阅读如洪水猛兽。“碎片化阅读能够更广泛地进行阅读,对于拓宽知识面有一定的帮助。”

变化与未来

城乡差距逐渐弥合,

新阅读方式层出不穷

《蓝皮书》数据显示,浙江省中小学生阅读的城乡差距依旧存在,城区中小学生的平均阅读量高于乡镇中小学生。

这一情况在金华同样也存在,比起城区学校,部分乡村学校的阅读资源略显不足。“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更新慢,很多书都比较老旧,数量也不够,一个班分下来,每人能借到的书不多。”我市一所乡村小学语文老师说。此外,家长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有些家长觉得读书就是学课本知识,只要成绩好就行,课外书是“闲书”,还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阅读。

不过,近年来,城乡阅读资源差距正在逐渐弥合。“图书馆在选择学校进行馆校合作时会优先向农村学校倾斜,在农村学校设置图书流通点,送书入校,进校园开展阅读活动等。”贡燕说。此外,金华一些城区阅读资源丰富的学校与乡村学校共建“阅读共同体”,指导乡村学校学生科学阅读,将优质阅读资源带给乡村孩子。

另外,部分乡村学校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充实学校阅读资源。如今年“六一”,义乌市东河小学收到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捐赠的数百册书籍。

在阅读媒介方面,《蓝皮书》中数据显示,纸质书仍是浙江中小学生阅读的主要媒介,听书的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记者在采访金华多所学校后发现,目前金华中小学生的阅读媒介同样也以纸质书为主。询问理由,一是考虑视力保护的因素,二是纸质书的内容比起电子书更具权威性,不太会有缺漏或错误的内容。

也有不少家长选择听书的方式作为补充。有的家长在智能手表上下载听书软件,让孩子在闲时适当听一听;有的家长购买专门听书的播放器,利用零散时间给孩子听名著经典。尤其在小学低段,听书的形式受到家长和孩子欢迎。对此,有老师建议,听书的时候最好对照文本,能够帮助加深印象和扩大识字量。此外,随着书籍推介相关短视频的出现,有的学生也会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化的阅读启蒙。

新闻多一点

暑假阅读建议

暑假到了,对于暑假阅读怎么读、读什么,语文老师和图书馆工作人员也给了一些建议。

“暑假阅读可以从兴趣出发,进行自由阅读。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只读一两本指定书目是难以养出好的文学品位的。暑假时间长,把平时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杂志都拿出来阅读,这既是一种享受,又是一种提升。”成雪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推荐书目并不相同,建议不要只看一种文体,可以散文、小说、诗歌甚至古文都可以看一看。“初中生看散文的话,可以看一看汪曾祺、史铁生、李娟、丰子恺、梁晓声等作家的。”

陈方正建议假期每天留出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二年级可以看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中高年级可以看儿童文学、报刊、科幻漫画、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尤其要重视名著阅读。他表示,小学低段可以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故事等,中高段可以阅读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中学就看原著。“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想象书里的画面。遇到喜欢的书籍,可以分享出去,获得正向的阅读反馈,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陈方正说。

金华市图书馆也整理了小学生的暑假推荐阅读书目:《童诗三百首》《君伟上小学》《太阳和蜉蝣》《一条大河》《亲爱的汉语》《“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俗世奇人》《万般眷恋,只此人间》《人间草木》《我是跑马场老板》《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罗尔德·达尔》《长袜子皮皮》《游泳》《没毛鸡》《盘中餐》《安徒生童话全集》《如果把银河系装进盘子里》《苏菲的杰作》《吹小号的天鹅》《地图上的古诗词》。家长可以视情况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