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琴蜜梨 甜到梨农心坎里
记者 王文湛
武义县桐琴镇几千亩梨园,沉甸甸的蜜梨挂满枝头。咬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间盈满口腔,独特的甘甜令人难忘。早在2007年,桐琴蜜梨就创下了浙江吉尼斯“最甜梨”的纪录,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浙中盆地孕育出的甜蜜滋味。
武义县蜜梨栽培历史悠久,明朝嘉靖年间《武义县志·物产篇》就有产梨的记载。桐琴蜜梨保护区位于武义县中北部,属浙江省蜜梨主产区最南部,春季回暖早,积温高,春夏果实膨大期雨量充沛,成熟期晴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糖分积累和外观品质的提高,上市期比浙北地区早7~15天。
1956年,桐琴人引入了杭州大观山的蜜梨品种,开始规模化种植;1976年,桐琴蜜梨试销海外市场一炮而红;1979年,武义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蜜梨出口基地;1983年,被外贸部确定为全国三个出口梨基地县之一;1999年,成功注册“桐琴”牌蜜梨商标。
这些年,桐琴蜜梨通过不断引进和改良品种,“翠冠”“西子绿”“清香”“新世纪”“黄花”等系列优良品种逐渐成为主力,适应了市场需求。
卓越的品质为桐琴蜜梨赢得一份闪光的“履历”:2001年荣获中国浙江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2002年,在全市水果行业中首获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同年及次年蝉联中国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摘得“浙江省十大名梨”和金华市名牌产品桂冠;2006年,“桐琴”牌翠冠梨被评为省优质早熟梨金奖;2007年创造浙江最甜梨纪录;2010年获金华市著名商标……2020年4月,桐琴蜜梨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
桐琴蜜梨的广泛种植,造就了一个让农民收获甜蜜的富民产业。作为武义县三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桐琴蜜梨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据统计,2024年,武义全县桐琴蜜梨种植面积9000余亩,年产量约1.2万吨,从业梨农1500户左右。桐琴镇作为核心产区,目前种植面积2100余亩,年产值4000多万元。
“我们这边主要的品种是翠冠,今年产量应该和往年差不多。”郭红旗是桐琴镇韩王村的蜜梨种植大户,他已经连续种了17年蜜梨,目前还打理着40多亩梨园。郭红旗说,每年到了蜜梨采摘季,除了本地客户采摘,还有来自福建等地客商前来采购。
桐琴人不仅种梨有一手,销售上也有新突破,他们利用当地电商集聚的优势,为蜜梨插上了“云翅膀”,销售半径大幅扩展。作为工业强镇,桐琴“企农对接”模式也应运而生。当地梨农精准对接企业福利需求,将新鲜采摘的蜜梨直供企业员工,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和性价比。
虽然桐琴蜜梨果子甜、销量好,但近些年也面临着甜蜜的烦恼。如何进一步扩大优质蜜梨种植规模,提升科学化种植水平,让果农收入再上新台阶,是当地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桐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桐琴蜜梨要坚持走标准化、精品化发展之路,下一步将积极对接科研院校,引进更新、更优的梨树品种,同时还要引入现代化、智能化的种植管理设备,在种植、管理、采摘、储存的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持续提升蜜梨品质。另外,还要延伸产业链条,拓展蜜梨深加工,开发梨膏、梨汁、梨酒、梨脯等高附加值产品,充分挖掘蜜梨在中医药保健领域的潜在价值,让小小蜜梨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