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培训 就地提升 就地受益
东西部协作助力技能人才异地进阶
本报消息(记者 章陈波 通讯员 郑一帆)日前,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2025年跨省异地技能培训班第一期焊工班在永康开班,43名贵州籍学员参加培训,这是今年永康和安顺联合举办的第7期异地培训班。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浙江是吸纳贵州劳动力的重要省份,仅永康就有23.8万名贵州籍务工人员。返乡培训存在路途远、成本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务工人员技能提升。
为破解跨省务工人员技能提升难题,去年以来,永康安顺两地共同探索跨省异地技能培训模式,签订职业技能人才协作培养合作协议,永康也是安顺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的首站。
两地依托永康五金产业发展需求,按照“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的工作思路开展异地培训,先后开展焊工、电工、数控加工等培训,帮助实现新永康人“就地培训、就地提升、就地受益”。
“之前一直想考证,但实在没时间,现在家乡的培训班开到永康,太方便了。”跨省异地培训让学员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期待实现转岗增收。
记者了解到,与以往从西部吸纳劳动者直接入企上岗不同,跨省异地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由两地人力社保部门组织劳动者先完成技能培训,再安排到各企业的合适岗位,这样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降低企业人力培训成本,促进劳动者实现优岗转化、增技增收,实现多方共赢。
培训配备优质师资及科学优化的课程,并合理运用晚上、周末的时间,结合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在确保做好教学的同时,不过多占用劳动者上班时间,让学员更安心地学习。
培训考核通过后,部分技能还能获得应急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并在培训取证后获得优质岗位推荐和就业跟踪服务。
“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改变了我的生活。”罗丰值是安顺人,已在永康工作5年,今年初参加了焊工班培训。培训考证后,他从原先的打磨工转岗到焊接工,月薪增加了近3000元,成为异地培训的受益者之一。
去年以来,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先后联合安顺市西秀区、普定县、镇宁自治县、紫云自治县等地的人力社保局开展异地培训工作。截至目前,永康累计开展异地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学员600余人,近500人培训后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
记者从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目前异地培训的工种以焊工为主,后续将根据永康本地的产业现状、企业用工情况,探索开展叉车工、挖掘机驾驶、数控加工及家政服务等工种,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精准服务。
据了解,通过开展跨省技能培训,把服务端口前移,这是永康积极响应省委“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切实举措,也是永康擦亮东西劳务协作名片的又一创新尝试。打破区域限制和政策瓶颈,依托劳务协作地优质培训资源,规模化开展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实现全市外出务工群众从普工到技工的进阶。
技能人才共育共享机制的实行,为务工人员优岗转化、稳岗增收夯实了基础。
下一步,永康将继续探索异地职业培训机制,推进跨省异地职业技能培训常态化,破解转移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难题,为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培养、输送更多高素养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