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永康新闻

救援用时缩至11.4分钟 电梯困人率同比降低53%

全力构建“1316”电梯应急救援圈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日前,永康城区南龙住宅小区A座观光电梯突然出现断电故障而被迫停运,两名乘客被困。乘客立即按下电梯内的报警按钮与监控室取得联系,物业公司第一时间通知电梯公司救援。电梯公司快速响应,启动应急救援预案。5分钟内,技术人员赶到事故现场,在安抚被困人员情绪的同时展开救援行动。乘客从被困到成功获救,前后用时15分钟,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异常情况后重新投入运行。

这是永康在“特种设备安全日”主题活动期间开展的一次电梯应急救援演练,旨在深入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切实提升乘客在电梯故障中的应急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同时推动维保人员专业水平提升及“无忧乘梯”安全知识普及,营造全社会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的浓厚氛围。通过贴近实战的模拟演练,永康有效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各相关单位以练促学、以练促改、以练促建,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筑牢安全防线。

据介绍,去年永康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今年是特种设备“改革深化年”和“服务优化年”,永康入选为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试点,着力以“一个平台、两大体系、三项标准、五方共管”为核心,推进智慧监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构建智慧监管平台,整合应急救援数据资源,优化救援网格布局,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电梯作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的特种设备之一,其安全运行关系着千家万户。保障电梯安全是政府职责所在,是电梯生产、使用、维保单位的主体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雄军介绍,围绕试点工作,该市目前正全力构建“1316”电梯应急救援圈,构建“维保10分钟到场—镇街增援—专业队兜底”三级响应体系,形成“15分钟可达圈”,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其中,“1”是指1分钟内救援响应;“3”是指电梯应急救援分三级响应:第一级由签约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应急救援,第二级是由乡镇救援站进行应急救援,第三级是威尔金森救援队进行应急救援;“16”是指永康16个乡镇(街道、区)均设电梯救援点。

在电梯应急救援“1316”机制下,一旦有市民被困电梯,按下电梯内的报警按钮后,一级救援单位应立即行动,城区14分钟、乡镇20分钟内到达现场。若一级救援单位在该时间内无法到达或救援超过10分钟仍无法将被困人员救出时,应立即呼叫二级救援单位增援,二级救援单位应立即赶赴现场,接替或协助一级救援单位进行救援。若一级、二级救援单位到达现场后仍无法有效处置,则立即启动三级救援,调用社会化公共应急救援组织进行救援。

据统计,通过数智调度闭环和长效保障机制,永康推动电梯应急救援用时缩至11.4分钟,电梯困人率同比降低53%。同时,永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反制措施,如发生电梯困人事件,一级救援单位无法到达并未及时呼叫二级救援单位,该局将进行责任倒查、立案查处。

接下来,永康将持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日”主题活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度、知晓度,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安全、人人参与安全、人人监督安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氛围,让“无忧乘梯”成为城市生活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