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武义新闻

武义探索建立普高与职高 横向融通机制

本报消息(记者 王文湛/文 通讯员 陈俊/摄)近日,记者从武义县教育局获悉,武义将探索建立普高与职高的横向融通机制,2025年,该县高中段招生计划安排职普融通试点班8个共400人。

此次武义职普融通试点班学生学籍注册为普高武义三中,上课地点在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日常管理由武义职技校负责组织,教师由县教育局统筹调配,武义三中优先为紧缺学科提供教师支持。

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83年,历经多校整合,始终围绕“学在武义·品质职教”发展目标,先后培养出4位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形成“多元育人、德技双馨”的现代职教特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试点班设置两次普高向职高的融通机会,由学生及家长自愿提出融通申请,第一次融通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第二次融通在高一第二学期末,高二年级开始不再接受融通申请。

学生通过考核后融通至武义职技校相关专业,原则上以学生成绩为依据选择进入机械加工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中餐烹饪、会计事务、电子商务、中药专业三年制班,融通至武义职技校的学生纳入中职学生统一管理,学生继续留在普高序列的,学校在相应年级单独平行编班。选择普高序列的学生参加普通高中高考,选择职高序列的学生参加职教高考。

近年来,武义县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推动产教融合、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县域经济”核心定位,通过高位统筹、校地联动、产教融合,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6个“政校行企”协同育人基地,涵盖电动工具、餐厨用品、高端装备制造等县域重点领域,构建现代职教发展体系,打造协同育人创新样板,激活县域经济赋能引擎。

这些年,武义职业教育累计为企业输送技术骨干和技能人才6000余名;累计培养近千名婺剧(戏曲)演员,其中国家一级演员11人,国家二级演员30余人,国家三级演员60余人,培养出杨霞云、楼胜、鲍陈热、陈丽俐4位戏曲梅花奖得主。近3年举办培训300余场,培训企业职工14612人,帮助企业职工取得高级工证书1757人次,以扎实成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今年9月,武义县职业技术学校将搬入新校园,武义人民也将迎来“家门口的大学”,新校区投用后将实现中职4000人、高职2000人办学规模,形成中高职一体化贯通的育人新高地,开启武义县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武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妙青表示,职普融通试点将给广大初中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拓宽学生多元成才渠道,助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武义职业教育将以打造“校地职教合作样板、中高职一体化标杆”为目标,构建“顶层设计系统化、人才培养特色化、社会服务精准化”的发展格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