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简易退出”与“强制清算注销”双轨机制
义乌破解社会组织退出难题
本报消息(记者 王志坚)记者昨从义乌市民政局获悉,在全国优化社会团体退出机制的探索中,义乌市通过创新实施“简易退出”与“强制清算注销”双轨机制,攻克“僵尸型”社会组织退出的棘手难题,为全国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义乌方案”。
长期以来,部分社会组织因内部管理失序、消极抵触注销等问题,逐渐沦为监管盲区,成为社会治理中的顽疾。这些“僵尸型”社会组织不仅造成社会资产的闲置与浪费,还潜藏诸多管理风险。以去年初被依法撤销登记的义乌市仙居商会为例,该商会在撤销登记后,未能主动履行注销手续,导致一系列问题不断累积。
面对这一挑战,义乌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联合法院、工商联等多部门,启动强制清算注销程序,充分发挥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全面厘清债权债务关系,有效盘活社会资产。最终,义乌市仙居商会顺利完成注销登记,成为全国首例通过强制清算完成注销的案例。这一创举不仅填补了社会组织“撤而不销”的法律空白,更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盘活和合理利用,为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提供坚实的实践支撑。
“‘强制清算注销’机制的成功实践,是义乌市在社会治理领域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有益探索。”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机制的建立,不仅为解决“僵尸型”社会组织退出难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更为全国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树立了新标杆。
除了“强制清算注销”机制,义乌市还针对“无活动、无人员、无资产”的社会团体,创新推出“简易退出”机制。以该市吊装行业协会为例,该协会因长期管理不善,陷入注销难困境。该市民政部门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大幅缩短公示时间至20个工作日等举措,为该协会提供便捷高效的注销服务。同时,指导该协会将剩余资产11203.76元捐赠至义乌市慈善总会,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注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义乌市还积极探索创新“一件事联办”模式。通过打破民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注销业务“一网通办”。该模式的实施,使得社会组织注销的平均办理时间压缩了60%以上,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便捷的环境。
为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义乌市民政局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强化考核督导等方式,持续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该市将重点总结“强制清算注销”机制等创新经验,致力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全国社会组织管理改革贡献更多“义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