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抗战时期的金华照片
邵发明
近日,笔者收集了部分抗战时期的金华老照片。老照片一部分来自当时国内的一些报刊;一部分来自于日本侵略者随军记者的报道,刊登于日本报刊、画册。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当时纸张材料、印刷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照片的清晰度无法跟现代的相比。然而,记忆不容模糊,一张张照片提醒我们:铭记历史。
血的记忆不会磨灭
1938年11月11日和13日,日机轰炸给金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1日下午1时13分,敌机9架侵入金华上空,先后投弹滥施轰炸,并以机枪扫射,共投弹60余枚,毁损房屋100余间,民众惨遭殃及者60余人。
13日上午约10时12分,敌人的重型轰炸机9架侵入金华上空,在火车站及西林寺一带,滥施轰炸。所投炸弹共58枚,均是重磅爆炸弹。落弹地区,均在火车站附近一带,约在铁路以北路轨及站房附近。铁路以南,从应万祥等客栈经小商店到西林寺一带,则炸弹与燃烧弹夹杂投掷,该地区火势熊熊,尤其以西林寺附近最烈,至晚上还未熄灭,火势之猛与波及之广,为有空袭后之所未有,计毁坏房屋180余间,估计损失在200万元以上。
1939年4月8日,日机多次轰炸金华市区,四牌楼、净渠头、县政府、塔后、四眼井等都被炸,并发生火灾。
1939年6月,日机又轰炸金华。《大美画报》第8期刊登了《战时状态下之金华》4幅照片,其中一张介绍:“金华为避免轰炸之损失,日间市内并不营业,至晚上始行交易,途中市街,行人寥寥无几。”
日本军部曾下令销毁这些照片
右下图是日本侵略者的随军记者从飞机上拍摄的。经题注文字解读,该照片拍摄于1942年5月的金华火车站附近。一同刊登的有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居高俯视,炸弹爆炸腾起多处烟雾; 第二张显然在飞机低空飞行时所拍,相机角度倾斜。大约是认为照片的视觉效果很有冲击力,第一张照片被日本多家报刊刊登。
1942年5月,浙赣战役爆发。在日本的报刊上还能见到一些浙赣战役的照片。
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岁月里,大量的随军记者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了日寇所谓的“战绩”,刊登于日本国内各种刊物之上。这些照片,极力煽动日本民众的战争狂热。殊不知,却留下了无法抹灭的罪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日本军部命令各新闻单位:“可当作战争见证的资料,必须全部销毁。”然而镜头记录下的画面,成为日军暴行最有力的历史铁证。
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老照片也见证了金华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大美画报》1939年8期刊登《战时状态下之金华》。照片显示,金华后方医院担任看护之热心女士,各地来归者颇多。被灾之难民,经后方医院治愈后,均相率出院。
《中国青年》1939年7期刊登了“金华儿童夏令营”组照,照片中,孩子们在进行救护训练、野外上课、升旗、烹饪、歌咏练习等。
而在兰溪大云山脚下,晨曦刚刚穿过云层的时候,船娘们发出的雄壮歌喉,震动了每个人的心弦。伤兵救护训练,使她们成为抗战中的战斗员。
下图则是“献金运动”场景:1939年,“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7月7日至9日,兰溪县举行自由捐款3天,全程分设捐款柜7处,由妇女会各理事会员分任捐款管理员,热心劝导,并给捐款者献花……
(范颖霞提供本文相关素材的日文翻译,特致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