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石”或暗藏辐射
记者 汪蕾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噱头十足的“能量石”。网购平台上,不少看似普通的手串或摆件,被商家标榜具有保健养生、治疗疾病、保佑平安甚至转运改命的神奇功效。因与“玄学”关联,小小一颗石头就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然而,话题“能量石戴一天相当于拍117次胸片”最近登顶热搜,引发大众关注。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能量石”可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长期接触非但无法“治病”,反而还会“致病”。
功效花样神乎其神
此次“能量石”登顶热搜,源于大连周水子机场的一次寻常安检。当地海关在入境旅客的行李中,截获了一袋所谓的“能量石”。经检测,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1毫西弗=1000微西弗),每小时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这样的“能量石”戴一天的辐射剂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在佩戴“能量石”的3个月里,该旅客的女儿总是无缘无故流鼻血。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能量石”关键词发现,一款黑色“能量石”套装销量已超6000件,价格低至6.88元。产品介绍称,“能量石是火山爆发后火山岩浆所形成的火成岩,具有较大能量和磁场”,热敷可活化细胞、平衡神经系统、强化内分泌、改善免疫力,冰敷可缓解疼痛。
“能量石”中还有很多高价神秘款。一款售价8999元的“天然茶水晶能量石”近7天有超百人浏览,所在店铺销售的都是类似手串,价格跨度在85元至8999元之间,有得销量已超400件。商家宣称其“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佩戴有益健康,不仅可以远离手机辐射,还可以改善脑部状况”。
此外,还有陨石、太赫兹矿石等制成的“能量石”,被标榜各类神奇功能,如陨石可镇宅辟邪、旺财保健、避险安神、延寿转运,而太赫兹矿石“有活血化瘀、缓解颈椎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磁场、改善睡眠的功效”。除了佩戴,还有商家推出用于泡水的“能量石”,宣称可以改善水质,释放有益矿物质。
是否有“能量”鉴定难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能量石”往往并未取得医疗器械的批准文号,大多是商家炒作出来的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在《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中明确指出,“磁场对人体产生作用的原理尚未完全明确,磁疗的作用机理当前未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并要求磁疗产品“不以治疗病种、治疗功效等方式命名”。
在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一名专家看来,“能量石”是否有能量,普通消费者界定困难。“想知道所谓的‘能量石’含有什么物质,必须在专业机构经过专业设备的检测,而且此类检测大多是破坏性的,一旦检测,鉴定物件就损毁了。”
专家称,“能量石”的功效很可能被夸大,即使有一定效果也无法量化、无法科学试验验证;再者,其来源往往很难确定,消费者采购时无法判断有无辐射,因此不建议自行采购。另外,购买这种“能量石”存在诈骗风险,希望大家保持理性。
辐射超标危害健康
“‘能量石’的功效显然被夸大了,很多都是商家包装出来的‘伪科学’。”东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葛熙彬认为,一些来路不明的“能量石”还可能存在辐射超标问题,长期接触不仅无法起到保健或治疗功效,还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葛熙彬说,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磁场强度普遍较低。“对大多数人来说,日常电磁辐射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只有长时间接触大功率的辐射源时,健康才会受到影响。”而电离辐射能量较高,可以直接损伤主要遗传物质DNA,同时在人体内生成大量自由基,导致DNA分子链结构断裂和变异,造成很大的癌变风险。
核辐射对人和生物的伤害,与核辐射的剂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有关。当辐射剂量达到一定阈值时,会导致皮肤灼伤、呕吐、脱发等。即使辐射剂量本身不高,但随着暴露时长和辐射剂量的累积,还是会增加发生随机性效应的可能性,增加诱发癌症或遗传疾病的风险。而且,辐射对儿童、孕妇及老年群体等特殊人群的损害往往更显著,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辐射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成年人。
人体一年正常可承受的最大辐射量为1000微西弗。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短时辐射量在100到500毫西弗时,末梢血管淋巴球减少;短时辐射量在500到1000毫西弗时,恶心呕吐,白血球减少;短时辐射量在2000到4000毫西弗时,会产生射线疾病,如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短时辐射量大于4000毫西弗时,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