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送文化 种文化 育文化 创文化

文化特派员为兰溪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本报消息(通讯员 陈志恒)昨日,在兰溪市诸葛镇长乐村,省级文化特派员梁燕莺正带着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开展古建筑调研,进一步优化古建筑模型,丰富文化展示。

梁燕莺与乡村有着不解之缘。他一直从事艺术乡建工作,目前担任浙师大设计与创意学院副教授、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主持完成50多项乡村文化景观设计项目。

“乡村从来不缺文化,长乐村现存元明清古建筑126处,但面临年轻人流失、文化展示单一等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用好乡村文化资源。”梁燕莺和团队聚焦古村同质化难题,历时一年多时间,持续探索古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路径。团队对古建筑进行细致测绘,运用数字技术制作AR明信片,扫码即可呈现建筑立体模型,让静态古建筑跃然纸上。团队还以动画形式演绎传统礼仪,以木雕牛腿为灵感,制作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说起梁燕莺,长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金庆丰竖起大拇指:“他经常跑村里,出了不少金点子。希望梁教授继续帮村里保护、利用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

文化事业要生机盎然,离不开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自去年浙江首创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来,兰溪纵深推进这项工作,来自省市县三级的16名文化特派员深入兰溪乡村,坚持“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创文化”,通过政策宣传教育、文化阵地提升、文化传承发展、文化产业帮扶等举措,进一步激活乡土文化活力、壮大乡村文化产业,与群众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乡村文化振兴,送文化是外在帮扶,种文化是内在驱动。“如今不用去城里,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育婴员护理知识,就业多了条新路子。”日前,育婴员培训课堂和资格考评在兰溪市游埠镇潦溪桥村举行,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学习专业技能、考取职业证书,这得益于文化特派员王辉的努力。

王辉来自市人力社保局,成为文化特派员后,她深入潦溪桥村走访调研,感受到村民对专业技能的迫切需求。为此,她为民宿经营者开设短视频制作及直播培训班,为妇女开设育婴员培训班,帮助她们系统掌握科学育儿、母婴护理等技能。

“李渔是兰溪的金名片,作为文化特派员,可以给李渔故里夏李村带来什么?”这是金华开放大学声乐教师王多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她发现夏李村有很多文艺爱好者。前不久,在她的牵头组织下,李渔家班多情艺术团在该村成立。“我们成立艺术团,一是想丰富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是想通过国际友人助力,让李渔文化走上国际舞台。”王多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