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荷一叶催生西联研学经济
本报消息(记者 巩长青)小暑时节的武义西联,荷香漫过栈道,箬叶舒展新绿。近日,一场以“‘荷’乐无穷 ‘粽’享清凉”为主题的绿色生态研学之旅开启,当天110名学生在“采摘、手作、观察、体验”中收获成长,西联乡通过“研学+”模式,串起农业、文旅、非遗等多元产业,为村集体和村民打开增收新通道。
据了解,今年6月以来,西联乡联合共青团武义县委、武义青少年宫,依托“宣莲发源地”“箬叶之乡”等生态标签,将荷田、箬叶基地、下山脱贫纪念馆等节点串联成“移动课堂”,打造采“摘—手作—科普—非遗”四位一体研学路线。
在西联乡入城口的荷田栈道,粉荷与少年的笑脸相映成趣。“这里是宣莲发源地,我们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叶、根、花,讲解宣莲种植历史。”武义云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亮波说,随着研学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回家讲宣莲故事,宣莲文化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合作社的宣莲产品量也会随之增长。
在不远处的箬叶育苗基地里,学生们正弯腰采摘箬叶。基地负责人邹勇平向学生们介绍箬叶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知识。
在参观下山脱贫纪念馆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马口村下山脱贫的历程。在粽艺手作环节,学生们包出属于自己的“自然风味粽”。
“研学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产业升级的引擎。”西联乡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西联乡深耕乡村研学市场,持续探索“农创客+村集体+村民”合作模式,通过差异化课程开发和特色资源整合,形成了特色研学品牌,打开了乡村的流量密码。
据估算,西联乡今年暑假预计接待研学学员可达5000余人次,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