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兰溪新闻

康养生活的幸福滋味藏在老人的日常里

兰溪持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 王卫英 通讯员 马艳娟

“和老伙计们一起看婺剧,说说笑笑,这样的康养生活太有滋味了!”张大爷说。连日来,兰溪百城康养中心李渔茶馆鼓乐喧天,兰溪市李渔戏剧研究院带来的充满传统韵味的文化盛宴,为康养生活注入别样的艺术活力。

为健全工作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在养老保障、医养结合、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持续发力,兰溪市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的需求。

截至目前,兰溪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9.46万人,占总人口的30.57%,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约2.3万人。为了让老年人晚年生活更幸福,兰溪市相关部门单位可谓是费了一番功夫。

三级联动养老服务多样化

今年,兰溪市打造由市领导牵头、老龄委统筹协调的工作架构,整合发改、民政、卫健等部门职能,统领养老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目前,兰溪市级层面各部门已召开会议12次,联合出台政策10项,涵盖养老体系建设、经费补助等方面。

在乡镇(街道)层面,兰溪市设立养老专管员与养老监督员岗位。养老专管员承担区域内养老机构运营监管等工作,今年已累计检查养老机构192次;养老监督员负责监督服务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今年已整改问题327个。

在村(社区)层面,兰溪市配备养老专员、爱心助老员和爱心服务团队。养老专员负责采集老年人信息、了解需求、宣传政策并精准对接服务供需,今年已完成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工作,发放养老政策宣传册10万余份。爱心助老员定期开展居家探访关爱活动,今年已累计探访老年人1000余次。爱心服务团队负责整合多方资源,常态化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今年已累计服务近2000人次。

医康养结合“一站式”服务

今年,兰溪市专门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挂牌成立浙江省首个县级市中医药管理局,大力挖掘中医药资源,定期邀请中医专家坐诊,为老年人提供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服务。一些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兰溪市张山雷中医院专业优势,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医养服务,包括食宿供养、医疗保健、康复娱乐、心理疏导等,并实现一站式医保结算。

在中医药康养基础上,兰溪市还深入推进“1+3+N”联盟改革:“1”即成立兰溪市老年服务业协会,统筹养老、医疗等资源;“3”即充分整合医院、养老机构、职业学校资源,推进“医疗+养老+人才”融合发展;“N”即培育若干个社会主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医养结合。目前,兰溪已组织8家民办养老机构与就近医疗单位签订医养结合协议,构建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要内容的康养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截至目前,兰溪市已累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8.6万余人次。

另外,兰溪市还积极探索旅居康养项目,深挖兰湖旅游度假区、游埠古镇等资源,大力扶持高端康养基地,打造“烟火游埠”夜游、“中医院山雷堂”康养、百城旅居式养老等项目;严格把控民宿品质,与知名旅行社签约,联合专业机构设计适合老年人的特色康养线路,逐步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吸引力的康养旅居目的地。

定制机器人多元助老养老

“我们将兰溪市社会福利院等3家养老机构作为机器人投放试点,实现智慧养老服务。”兰溪市民政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包俞良说。今年,兰溪市专门成立智慧养老项目小组,深入调研各类养老机器人,综合考量养老机构规模、服务水平、老人需求及场地设施等因素后,与智能科技公司达成紧密合作,根据养老机构实际需求,定制化开发机器人功能,实现协助老年人康复训练、夜间睡眠监测及异常预警等功能。

为了让老人们吃得好、住得舒适,兰溪市今年还对17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行“体验式”跟踪问效机制,安排监管人员对老年助餐点的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配送上门进行全程体验与监督,确保服务质量;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双提升”行动,聚焦饭菜质量与就餐人数两大核心指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若第三方在规定期限内未能达成预期目标,依规扣减相应补贴金额,倒逼服务优化。此外,助餐点服务向文体社交、心理慰藉、知识宣传等领域延伸,让老年人常聚、爱来。

今年,在养老服务“爱心卡”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服务的基础上,兰溪市积极拓展服务范围:针对子女在外的农村老年人家庭,联合家政公司、跑腿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代办服务;针对失能半失能、患病等特殊群体,每月设置固定服务日,由志愿者、社会组织上门收集健康需求,提供“健康点单”上门医护服务。截至目前,兰溪市已开展“爱心卡”养老服务3.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