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医新闻

高温天气警惕热射病来袭

本报消息(记者 朱静怡)进入7月后,我市多地先后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气温直冲40℃,眼下台风刚走,气温又开始攀升,闷、热、湿的感受意味着夏日“烧烤”模式已开启,热射病患者明显多了起来。记者采访获悉,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近期已接连接诊多起相关病例。

一名50岁的男子在车间工作,上周日下午,他在上班时感到头晕难受就走出车间休息,没想到刚走出去就晕倒在地,同事们喊不醒他,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时他的体温近40℃,心率147次/分钟,神志不清、躁动不安,医护人员迅速采取冰敷擦浴、冰毯、冷暖风交替吹等措施,并给予4℃的冰盐水静脉补液,帮助患者及时降低体温,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和气管插管。另一名40多岁的男子则是因为在户外顶着烈日工作引发热射病,送到医院时体温已高达41℃,人已休克。经过及时的降温、补液、气管插管等治疗后,又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严密观察治疗。由于送医及时,这两名严重热射病患者目前已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

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陈钢介绍,近期接诊的热射病患者中,既有在户外长时间劳作的体力工作者,也有因各种原因在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的普通市民。热射病是中暑的最严重阶段,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体温调节机制失衡,产热大于散热,致使机体中心体温急剧升高,超过40℃,多器官系统损伤。热射病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安全。

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护士长兼急诊抢救室护士长吴孙莹说,为有效应对高温天气下热射病的抢救需求,急诊抢救室已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储备了充足的冰盐水,冰毯、冷暖风机、冷水喷壶等设备也均已就位。​

陈钢提醒,热射病发病突然且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在高温天气下,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高温环境中,户外工作者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加强防暑降温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头晕无力、胸闷气短、恶心心慌等中暑症状,务必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尽快就医,防止病情恶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