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全域儿童关爱守护网
义乌丝路“童”行服务流动儿童
本报消息(记者 王志坚)7月8日,义乌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内鼓声激昂,来自四川巴州、丽水莲都与义乌本地的30名儿童手持《丝路通关文牒》,在“丝路驼铃”“鼓韵非洲”等文化体验活动中协作闯关,开启2025年“鼓韵三江·‘童’行义乌”研学之旅。
据悉,此次研学之旅为期一周,以“鼓动丝路·童心启航”为主题,以义乌“六义文化”为主线,精心设计了七大特色行程。
“共学共游播撒友谊种子,我们期待丝路精神在新时代儿童心中生根发芽。”义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场跨越东西部的研学活动,是义乌市深化儿童福利工作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义乌市民政局依托“三年提升行动”,以研学活动为切口,构建起了纵横到边的儿童福利体系,流动儿童“破冰化”改革入选省级试点。
为破解流动儿童服务难题,义乌依托“浙里护苗”“金保未”系统建立全景档案,未保站志愿服务队实现困境儿童月走访100%覆盖。同时,构建“1+14+N”救助网格。通过“春泥计划”等公益项目,年服务超1.1万人次。
在品牌化服务矩阵方面,义乌打造了“义童守护”主品牌,并衍生“雏鹰助飞”“花开四季”等20余个子项目,近3年来开展活动超800场,惠及云贵川青藏等地千余名困境儿童。
精准化保障升级也是义乌儿童福利工作的一大亮点。孤弃儿童基本生活费提高至每月3433元,“明天计划”康复项目年服务2200人次,兜底保障更加坚实。
针对2998名国际流动儿童,义乌在鸡鸣山等国际社区聘任“国际儿童主任”,构建日常关爱网络;通过文化共融,开设“童创工坊”“双语课堂”30余门课程,组织中外儿童共度传统节日;通过慈善护航,创新“慈善+保险+救助”模式,为800余名困境儿童购买意外险,设立“图书驿站”提供临时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