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持续高温 心梗高发

我市新增2365台AED守护“黄金四分钟”

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在市区世贸城市广场一楼,橙白相间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机箱放在醒目位置。路过的市民好奇驻足,身着红十字马甲的志愿者小王热情讲解:“这叫AED,万一有人突发心脏骤停,它能自动分析心律、指导除颤。操作很简单,开箱、开机,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有市民拿出手机,扫描机箱上的二维码,认真观看操作视频。

随着持续高温来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上升,心梗进入高发期。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设备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为市民筑起一道生命防线。AED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能帮助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患者恢复心律,可由非医务人员使用。在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能显著提高患者获救几率。

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为补齐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我市依据《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遵循科学规划、注重实效原则,合理布局AED设备。从去年起,全市累计新增AED设备2365台,总配置数已达45台/10万人。新增设备主要分布于人口流动量大、意外发生率高,或急救服务难以快速抵达的场所,涵盖城市广场、养老机构、社区中心、体育文化场馆等。所有AED机箱均保持开启状态。

为保障设备随时可用,我市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维护体系。除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外,相关部门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确保问题第一时间被发现和修复。市民如发现设备损坏,可向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反映。

当意外突发时,如何快速找到最近的救命设备?市民可通过两大途径便捷查询,一是使用“浙里办”App进入“浙里急救”平台,二是下载“救在身边人人救”App,均能清晰查询周边AED分布情况,提供最近设备信息,并支持一键导航。

据了解,依托金华市“市域一体化”智慧急救平台,我市持续创新探索建设AED与院前急救信息交互,当120接到急救事件时,系统能实时将事件信息及附近AED点位推送给事发地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志愿者。志愿者接收任务后,可一键导航快速取得AED,赶赴现场施救。

截至目前,全市组建院前急救志愿者队伍人数已达1.3万。公众参与共同守护急救“黄金四分钟”,有效填补了从意外发生到救护车抵达的“生命空窗期”,显著提升了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