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120名在校大学生在磐安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本报消息(记者 毛伟军)“我虽然是磐安人,但第一次走进‘浙中蜜蜂第一村’,这个小山村太美了。”浙江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大一学生丁金说,一天实地调研下来收获满满,找到一个共富创意项目,回去后会好好整理规划,争取在大赛中胜出并落地。

7月10日,第八届浙江省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磐安专项赛山环片区实地调研在尚湖镇黄林坑村启动。本次大赛由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磐安县尚湖镇政府、磐安县人力社保局、浙江知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来自省内44所高校的参赛师生、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组成百人调研团,深入我省首批(山区海岛县)省级重点村之一——黄林坑村,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鲜活密码,见证政府、乡村与高校携手共建乡村发展新模式的生动实践。

这次大赛是一张邀请大学生共绘山乡未来的“英雄帖”,赛事包里还准备了详细的调研手册。当他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山环锦囊”,意味着拥有一个新身份——尚湖山环片区的“乡村体验官”与“振兴创意师”。

根据活动安排,120名大学生分组调研,分别对应数字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等4条主题线路,深入村民家中访谈,拍摄村落影像,详细记录村民的生活变化与心声。

山环片区高品质的高山生态茶、天然淳厚的野蜂蜜、绿色有机的高山蔬菜已小有名气,如何让它们插上品牌的翅膀飞得更远?如何让农房变客房、茶园变乐园?这些沉甸甸的“问号”,期待这群00后在山水秘境、人文故事和活力产业3个“盲盒”中找到答案。

作为尚湖镇乡村振兴发展轴上的重点村之一,近年来,黄林坑村借助“六边形乌托邦”品牌引入研学、露营、音乐节等多元业态,逐步形成“村景共生、业态互补、农民共富”的新格局,成为该镇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我是贵州人,我家也养蜂。”浙江财经大学广告专业大三学生龙兴宇说,会把今天看到的听到的乡村振兴故事传递给家乡人,这不仅是一次大学生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更是家乡与他乡的双向奔赴。

当日傍晚时分,调研团返回黄林坑村,在溪边长廊参加一场热闹非凡的百人长桌宴。村民们将一道道红烧肉、生炒鸡、山野时蔬端上长桌,学生们一边品尝地道的乡土滋味,一边与村民攀谈,笑声不断。“跟村民边吃饭边交流,很多灵感就在饭桌上碰撞出来了。”一名大学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