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单元有近20根下水管
老小区下水管改造遇难题
编者按
党员进社区,记者在身边。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民生帮帮团社区流动值班室再出发。自7月11日开始,记者每周走进不同社区,倾听民声民意。居民可以和记者说说急事难事愁事,倾诉内心烦恼,也可以讲述身边的党员干部、志愿者为基层办实事、解困帮扶、助力社区治理的暖心故事,我们将认真倾听、热情传递、倾力呈现。
记者 吴彰义 卢师慧
“想要统一改造太难,急需改造的居民‘各自为政’,产生了新的难题。”7月11日,“党员进社区 记者在身边”民生帮帮团社区流动值班室走进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阳光社区。当天,家住工商城26幢的张阿姨向记者反映了老小区下水管改造之困。
26幢有3个单元,近20根粗细不一的白色PVC水管沿着外墙直达二楼平台。每个单元口都有数道因遮挡地面水管而形成的水泥“障碍”,使得通道凹凸不平,居民经过时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
单元外墙下水管多
26幢有六层,一层是店面房,二至六层是居民楼。
张阿姨说,26幢很多住户的厨房下水管已重新安装PVC管。原来的下水管是铸铁管,因腐蚀破损造成渗漏,所以部分住户从外墙接入新管。下水管从各家各户“破墙而出”,攀附在外墙上,一直延伸至二楼的公共平台,形成一片杂乱的“水管阵”。
真有那么夸张?当天上午,记者跟随阳光社区网格员前往现场一探究竟,发现从各楼层外墙接下来的管子有近20根。张阿姨所在的一单元就有8根。张阿姨楼上除了五、六层业主没有重新接管,其他几户都更换了下水管,她家对面二层至六层的住户全部重新接了下水管。
因为二楼平台无法挖沟,住户为了掩埋这些水管,就在管道上浇筑水泥。张阿姨指着地上多处拱起的水泥“障碍”说:“前些时候,隔壁一户人家的孩子在这里摔了跤,下巴磕破,流了好多血。”
这种各家“各自为政”外接水管、私浇水泥的行为已经持续多年,同一个地方最多叠加浇筑了5次,导致平台上形成了至少7处高低不一的水泥凸起,最高的超过10厘米,在并不宽敞的平台上成了老人和孩子们行走的“绊脚石”。
统一改造遇到难题
除了门口出现“障碍”,居民通行不便外,这些水管最终汇集到平台边缘沟渠,给生活环境带来影响。“很多污水并未直接排出去,而是积在沟渠里,又脏又臭。”张阿姨说。
在平台一角,记者挪开盆栽,看见沟渠内积存着浑浊发黑的污水,水面上漂浮着油污和杂物,蚊蝇滋生。
“因为各自接管,污水并未全部纳入污水总管,平台沟渠污水溢出,天热臭味难闻。”阳光社区网格员说。
用了近30年的铸铁管早就“超期服役”了,锈蚀严重,经常跑冒滴漏。为何不少住户选择各自接下水管?有居民表示,统一改造涉及住户多,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意见难统一,家里污水反流、渗漏之苦又太难熬,只能自己花钱重新接水管,弃用老旧铸铁管。
26幢建成近30年,老房子的下水管是铸铁管,像厨房、卫生间的污水管还大多包在墙内,想要将原来的管道更换掉要破墙,会破坏装修,更换成本高,不少住户因此不愿意。
阳光社区曾提议,重新竖一条新的污水主管,各家下水管接入污水管,既能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也能防止污水直排、通道“障碍”起伏,既要“里子”,也要“面子”。但是,该方案因为涉及改造资金较多遭到反对。
“专业人员到现场看了之后做了预算,每户要出的费用超过3000元,一些住户不乐意。”网格员说,有租户觉得改造费应由房东承担,有的空置房业主认为自己不需要,不想出钱修,住户不同的利益诉求让改造陷入僵局。
计划纳入统一改造
“你们看,这墙壁都泡烂了。”张阿姨指着自家门口的外墙、厨房内墙给记者看。前几天,她花了1000多元破墙更换了自家厨房内的污水管。
然而,因为五至六层住户的铸铁管并未更换,一旦两户家庭在厨房用水,污水依然向下排放,她家依然存在漏水、异味弥漫现象。张阿姨说:“我希望他们两家也像我这样更换铸铁管。”
网格员答应张阿姨,将会再次与五层和六层住户沟通,尽力协调管道改造一事。
事实上,问题不仅仅出现在26幢。辖区28幢等商住一体的老房子也有类似的难题。
按照《民法典》规定,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由业主共同决定,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下水管属于建筑物的附属设施,是供所有住户公共使用的,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就可以改造。”阳光社区党委书记朱莹说,这些建成近30年的老房子没有物业管理,也没有物业维修资金。“谁使用谁负责,我们将组织居民议事,反复沟通协调,形成统一意见。”她表示,除了居民自筹资金外,社区也将下水管改造纳入下半年的未来社区改造项目当中,争取早日为居民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