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化中小学暑期游泳培训再升级
永康“一校一池”护学生夏日安全
本报消息(记者 舒珊珊)日前,在永康市石柱镇石柱小学里的临时泳池内碧波荡漾,孩子们欢快地跃入水中,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泳姿训练,灵活的小脚丫扑腾出一阵阵浪花,快乐和清凉充满整个校园。
“这是我们学校第三年把泳池‘搬’进学校,先后有900多名学生通过培训掌握了游泳技能。”石柱小学校长李江说,每到暑期,防溺水教育就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了泳池后,孩子们通过游泳认识水、熟悉水性、了解深浅,懂得如何警惕溺水危险,并掌握一些自救和急救方式,让老师和家长安心。
这份荡漾在夏日校园里的清凉与安心,源自永康一项持续3年的暑期防溺水破题之举:实施暑期游泳培训进校园行动,全域化、公益化开展中小学暑期游泳培训。
炎炎夏日,到水中玩耍嬉戏是不少孩子的快乐向往,以前的防溺水教育全靠“堵”,三令五申严禁学生下水,难以满足孩子们的天性需求。2023年暑期,永康市教育局将预防关口前移,以学游泳、懂自救、强体质、防溺水为目标,在王慈溪小学、石柱小学、古山小学等5所农村学校试点开展暑期游泳进校园活动,结合暑托服务,引进专业机构,搭建简易泳池,开展公益培训。基于试点经验,2024年,该局深入实施“一镇一池”工程,在永康各镇中心学校投放可拆装式泳池,通过镇域内跨校合作,实现游泳公益培训全域覆盖,探索出一条多方协同、全域联动的源头破解防溺水难题新路径。
今年,永康市教育局推动全域化中小学暑期游泳培训再升级,由“一镇一池”拓展为“一校一池”,通过可拆装式泳池的广泛铺设,让暑期公益游泳培训惠及更多青少年。截至目前,永康已有29所城乡中小学校启动暑期游泳进校园活动,首期有7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游泳学习。接下来,市域内的其他学校也将陆续展开。
永康市龙山镇四路小学是今年首次在校园内铺设临时泳池的学校之一。“前两年得知其他学校在暑假开设游泳课,我们的学生很羡慕,今年看到泳池‘搬’进来,大家都很高兴。”该校校长应国华介绍,首期游泳培训吸引了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价格比外面的培训机构便宜一半,家长反映都不错。
应国华说,四路小学有1056名学生,其中随迁子女占90%以上。一到暑假,许多家长忙着务工无暇顾及子女,而孩子们天性爱水加上安全意识不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将孩子送回学校学游泳,既能让他们在安全的水环境中玩个痛快,又能学得一技之长,了却家长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这次游泳培训让越来越多孩子爱上游泳,体质得以增强。
据悉,永康“一校一池”工程延续往年的公益服务导向,旨在让更多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游泳教育资源,重点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群体。对家境困难群体,倡导各承接培训机构推出费用减免举措。
接下来,永康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一校一池”工程,并协同永康游泳教育联盟成员走进企业、社区,链接多方资源,持续完善游泳培训课程机制,着力以全领域、全覆盖、全联动的游泳教育培训为抓手,高位推进暑期防溺水工作,让更多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