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环境“微实事” 创新服务“大民生”
本报消息(记者 陶后夫)3天清除产业园积存垃圾近30吨;高质量完成重大项目清扫保洁任务;深化“三网融合”系统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今年以来,义乌市资源循环有限公司聚焦环境服务领域的民生“微实事”,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作业效能、强化协同共治,为义乌城乡环境优化和“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入夏后,义乌天气晴雨交织。面对雨情汛情带来的落叶断枝堆积、排水系统堵塞等“应急事”,资环公司强化“以雨为令”责任意识,制定常态化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通过积排疏通、“借雨洗城”、加强巡查等举措,全力保障道路环境整洁畅通。
义乌香树沉香产业园一直有桩“烦心事”:多年来,园区内的建筑垃圾、无主杂物、生活废弃物与公厕污物等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全面有效清理,严重影响营商环境。今年5月底,资环公司城南分公司成立专项工作组,创新制定“分区分级”治理方案,用3天时间清扫清运积存垃圾近30吨,实现清理覆盖率100%,使园区卫生环境焕然一新。
重大项目投入运营前的清扫保洁“急难事”,资环公司更是通过周密部署、精细管理,展现出高效服务能力。今年6月,为全力保障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开港运营,资环公司清运分公司积极统筹,组建立体化作业梯队,创新4小时循环保洁机制,高标准完成区域保洁任务,为重大项目环境品质提升打下新样板。
今年以来,资环公司的标准化、精细化服务还不断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大陈镇“五月十三”楂林市集,如今已是带动区域农特产品销售的“共富引擎”,每次举办都能吸引数万名市民参与,随之而来的环境卫生问题,成为主办方的“操心事”。资环公司相关子公司为市集量身定制解决方案,通过合理调配人工、机械协同、投放临时设施、组建应急团队等举措,为广大商户和赶集市民营造清洁有序的经营消费环境。
在办好环境服务领域的民生“微实事”上,资环公司既有“一事一策”的动态创新,也注重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治理方案。近期,该公司通过深化小货郎便民回收项目,持续推进“环卫网、再生资源网、工业垃圾网”三网融合,打造前端清扫分类、中端精细分拣、末端公交化收运服务链和透明公平数字化交易平台,布局网点扩面至47个,有效解决廿三里、江东、大陈、稠城等镇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健全、低价值可回收物处理难等突出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资环公司增援蓝天保卫战、消防救援、防汛排涝、抢险救灾、重大活动清扫保洁等应急任务累计达178次,投入人机力量分别为3000余人次、37400余车次,处置道路污染等事件1000余起。